【摘要】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黨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積累的歷史成果。文章概括性地厘清了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脈絡,并重點分析了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之間的關聯圖式。通過話語闡釋、主體闡釋、文化闡釋、哲學闡釋由淺入深地加以剖析,為二者的相關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鍵詞】中國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多維 闡釋 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D619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夢的歷史由來和發展
縱觀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國夢”的意涵由來已久,它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的形態存在著,是滲入中華民族精神血脈中的追求。
中國夢在近代被正式提出,承載著中國人民艱苦探求中國發展道路的曲折歷史。近代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就是中華兒女追逐中華崛起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過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先后有洋務派的自強求富夢、農民階級天國夢、維新派改良夢、革命派的共和夢等等,但這些夢都接連破碎。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經過不懈奮斗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立了新中國,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制度上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夢”新的歷史車輪開始運轉。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度面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及實現什么夢想的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通過建立獨立的主權國家來實現中國的富強。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則創造性地發掘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蘊含的“中國夢”。發展才是硬道理,通過實行改革開放,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而以江澤民同志為總書記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通過“三個代表”將“中國夢”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直接連接。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日趨深入,中國迎來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在新的發展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指出了我國社會主義未來發展的基本取向,并通過黨的十七大報告勾勒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夢”。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率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第一次明確提出“中國夢”這個概念,對中國夢進行了清晰定義,并對其順利實現表現出高度自信。時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深入闡釋中國夢的內涵。
總體來看,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是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此外,中國夢的實現有“三個必須”的特定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方向,中國精神是靈魂支撐,中國力量是動力源泉,而“兩個100年”則是中國夢的近期具體實踐目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孕育和形成
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個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和行為指引,是社會生活中的“指路燈”,指導人們分辨美丑、善惡、好壞,從而引導人們做出正確合理的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在中國社會起主導、統領作用的價值內核,高度凝練地指明了中國社會最應該信仰什么、選擇什么、追求什么。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多次轉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發生著深刻變化,為不同階段的中國社會提供了價值歸依。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漫長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自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探索和建設就從未停歇過。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在七屆二中全會報告和《共同綱領》中就指出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毛澤東同志還在過渡時期提出了通過國家現代化使中國走向世界前列的發展戰略。這些都為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理論建設提供了豐厚的資源。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得以重新恢復和確立。會議堅持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科學繼承毛澤東思想,堅持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同改革開放充分結合,從而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1986年9月,十二屆六中全會第一次表述了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設“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隨后黨的十四大、十四屆六中全會等相繼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全面部署。
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被明確提出,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和諧“四位一體”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
2006年10月十六屆六中全會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其基本內容被首次提出,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提供了豐厚的思想前提和理論基礎。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被提升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2011年10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被進一步提高到“興國之魂”的高度。到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通過“三個倡導”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實現了對社會主義核值觀的最新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和思想內涵。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共23條,就全黨全社會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了全面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2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
總體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始終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重要而深刻的闡述。這些重要論述聚焦在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怎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問題上。此后,全黨全社會掀起了學習、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潮。
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闡釋
中國夢由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全球發展背景下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核心議題,體現出更強的時代適應性與指導性。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一方面,全球化、信息化在不斷深化各國、各民族間的交流和合作,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另一方面,文明的沖突也呈現出更為復雜的形式,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陰謀從未熄滅。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面臨著更多新的挑戰。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實現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跨越式發展,但是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有許多“硬骨頭”要啃,很多問題都浮出水面,多種思潮翻涌,影響著社會的穩定。這就要求我們尤其需要在意識形態領域做出更為及時和適應性的調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構筑了價值共識,激發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二者在牽引互動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進步。習近平總書記以統領全局的高度明確提出中國夢并賦予中國夢新的內涵,通過中國夢的路徑選擇,中國人民明晰了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和責任心,堅定了全體中國人民合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
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多維解讀
通過以上對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條發展線索的簡要梳理,不難發現,“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相似的歷史邏輯,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對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重要論述,呼應了全國人民的期待,為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總的來看,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兩大重要維度,即目標維度和價值維度。二者相互協調,相互映襯,統一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當中。細化之,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之間相關性主要在以下四個維度得以顯現。
話語闡釋:意涵張力。“中國夢”的提出為研究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更多新的視角,與此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注入也大大充實并拓展了中國夢的意涵范圍。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到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成功開辟并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中國夢”作為奮斗目標始終在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性地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應用,也為中國夢賦予了更為廣泛深刻的意涵張力。作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境遇下所催生的最新成果,中國夢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具有時代特征的話語體系,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化增添了現實可能性。中國夢更是對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話語回應,是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具體體現。總體來看,中國夢作為意涵豐富的話語單位,是時代政治智慧的凝聚,同時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內涵的大眾化、時代化、通俗化提供了廣泛而深刻的話語參照。
主體解釋:價值空間的開放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現階段人民權益的“最大公約數”,十八大報告中的24字倡導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而立體的主體價值解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體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則強調了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從公民個人角度進行價值概括。“三個倡導”這一凝練的表述,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通俗化、大眾化、具體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三位一體”地進行了價值空間的整合,將馬克思主義的共通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性作了充分結合,無論從國家、社會還是個人層面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中國夢”的順利實現都具有重大意義。
24字倡導實現了國家理想、社會導向以及個人行為規范的融合,同時也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不同層面充分體現了 “中國夢”的內涵與價值取向、價值主體。從宏觀上講,中國夢是國家強盛之夢;從中觀層面看,中國夢是社會和諧之夢;從微觀來看,中國夢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三者唇齒相依,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最終歸依于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幸福。中國夢包含了國家、社會、個人三重價值主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托起“中國夢”的精神力量和價值串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愿望深刻涵蓋于“三個倡導”之中。可見,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充分體現出主體利益表達的顯著性,同時亦不乏開放的價值空間。
文化解釋:夢想共同體。中國夢具有縱深的歷史感和使命感,并非僅僅局限于中國,它關系到中國在全球轉型過程中的作用,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民族國家仍然作為處理國際事務的重要主體。中國作為占據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政治、經濟大國,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因子。因此,中國夢還具有“維護世界和平”的維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助于提升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夢的價值指導,中國夢通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來建設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努力筑造世界文明新的里程碑。“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民的夢,也呼應著世界人民的夢,對和平、安定的期待,對富裕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質上講,世界交融的根源在文化,中華文化為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中國夢通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因此,除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三重底蘊,中國夢還具有更為廣泛的旨趣和歸宿。中國夢在全球語境中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概括和描述,它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人民群眾的新形式,同時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新方式。
哲學解釋:時代適應性。符合時代發展的核心價值觀離不開一個時代哲學基本理念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特定的理論土壤和生活境遇轉換中適應了時代發展哲學的正確價值觀,這也為中國夢的解讀和傳播提供了哲學視角思考。這里具體就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來透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下的中國夢之于時代的適應性。
第一,非對稱性。中國夢與美國夢代表著不同主體的利益表達,有著哲學觀的根本差異。
美國夢的哲學基礎是個人主義。美國夢強調個人的主動性,主張個體價值的最大發揮,尤其重視對個人物質利益的追崇,伴之的功利至上、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等個人極端思潮如影隨形,隨處可見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泛濫也加劇美國社會的不均衡發展。
中國夢以集體主義作為哲學基礎,以人民幸福為落腳點,所以中國夢在敘述國家情懷的同時更強調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強調“共同體”概念,實現夢想共同體的大眾化與具體化,這就超越美國夢的狹隘范疇。此外,中國夢還有著“道德夢”的意涵,道德是安身立命的價值依托。中國夢意涵中將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納入人民群眾行為規范,因此,除了追求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富強夢,中國夢還涵蓋了建設精神文明的道德夢,這也就給中國夢注入了更多溫情柔性的道德文化血液,使其具有與世界文明更高的契合度。
第二,相通性。雖然“中國夢”與“美國夢”有著不同的追夢路徑,但是二者本質上都主張通過辛勤奮斗追求美好生活,充分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新時代語境下的人性價值,這一點上二者有相通之處。
在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已經走過了近500年的發展歷史,從圣西門、歐文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到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從列寧等領導的蘇俄社會主義革命到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同的時代都面臨不同的歷史性任務和難題,但對未來美好社會的向往憧憬以及實踐創新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題。中國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指引,具有高度的時代適應性,引領著中國社會進步的方向。中國夢講求“和諧”、“美好”,強調既要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又要為人民生活創造公平公正的社會大環境,一切以為人民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為價值追求。與此同時,美國夢也有效地整合了美國社會的最大共識,在創造社會機會平等、國民創新精神激勵機制等方面為中國提供了有益借鑒。因此,應當以包容互鑒的態度來看待中國夢與美國夢二者間的相通性,在世界歷史坐標系上找準自己的參照系,以推動中國夢與世界夢的呼應與融合。
(作者為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本文系寧夏大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SK1332)
責編 /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