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文史 > 正文

曾國藩的選人與用人智慧

核心提示: 曾國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選人和用人密切相關。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可概括為注重道德品行,并加以不斷的培養磨煉,激發人的潛能,將每個人的優點盡可能地發揮出來,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正是憑借這種本領,曾國藩成為“一代名臣”,晚清最為優秀的領導者之一。

【摘要】曾國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選人和用人密切相關。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可概括為注重道德品行,并加以不斷的培養磨煉,激發人的潛能,將每個人的優點盡可能地發揮出來,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正是憑借這種本領,曾國藩成為“一代名臣”,晚清最為優秀的領導者之一。

【關鍵詞】曾國藩  選人用人  道德品行      【中圖分類號】K825.8      【文獻標識碼】A

曾國藩(1811-1872年),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會試中,曾國藩名列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自此步入仕途。此后,曾國藩先后任翰林院檢討、禮部侍郎等職。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席卷江南,曾國藩獲得清廷批準,于湖南一帶募集親友、同鄉組建團練,并在衡州造船練兵,建立水師,號稱“湘軍”。清廷幾乎憑借曾國藩一己之力,平定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也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除了在官場、戰場平步青云外,曾國藩還是晚清著名的理學家和洋務派。他極力提倡西學,鼓勵譯書,建造輪船,開風氣之先,位居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其為人處世之道亦頗得后世推崇,被譽為“千古完人”。連毛澤東都說,對于中國近代史上的人物,他最佩服的就是曾國藩。

“一個好漢三個幫”,曾國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選人和用人密切相關。曾國藩早年在北京任官時,便與其朋友曾亮、邵懿辰、劉傳瑩等人“為詞章考據,尤留心天下人材”。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后,曾國藩上奏用人三策,認為“今日急務,首在用人,人才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其提議深受咸豐帝稱贊,謂之“剴切明辯,切中情事,深堪嘉納”。不久,曾國藩向朝廷舉薦王慶云、江忠源等人,結果這些人日后都成為一代名臣。

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在湖南組建湘軍,開始將他的用人之道付之于實踐。在練兵過程中,曾國藩發現塔齊布談吐過人,其部隊亦極為精整,便認定其為難得的人才。當時,塔齊布和副將清德不和,清德還多次慫恿提督鮑起豹對其進行侮辱。曾國藩用人不疑,當機立斷彈劾清德,并向朝廷保證“塔齊布忠勇可大用,如將來出戰不力,甘與同罪”。清廷因此罷免清德,任用塔齊布為副將。果然,塔齊布作戰勇猛,是難得的一員虎將,迅速成為湘軍的一大支柱。湘軍攻克湘潭后,塔齊布因戰功卓著升任為提督,在綬印之日,“士民聚觀,嘆詫國藩為知人”。

嚴密的選人用人體系:廣收、慎用、勤教、嚴繩

曾國藩之所以能準確地判斷人才和使用人才,是因為其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曾國藩曾在日記中寫道:“得人不外四事,曰廣收、慎用、勤教、嚴繩”,此可謂曾國藩選人用人體系的核心所在。

其一是“廣收”。曾國藩在其著作《挺經》中寫道:“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煉而出耳。”既然人才不是“天生”,而是需要通過后天的“磨煉”才能脫穎而出,那么廣收“可塑之才”,就是發現人才的第一步。為了能夠做到“廣收”,曾國藩每到一地,便積極訪求可用之人,有時甚至張貼告示,招賢納才。在求才之時,曾國藩的態度也極為真誠,非常注意尊重他人。他聽說在家守孝的彭玉麟很賢能,就三番五次地寫信給他,請求他出來共襄大義,彭玉麟被曾國藩的這番情意所感,于是投奔他。

曾國藩特別喜歡別人給自己推薦人才,有時甚至寫信要求朋友給自己推薦人才。其中較為有名的例子,就是吳廷棟向他推薦方宗誠,方宗誠后來又向他推薦吳汝綸,都受到曾國藩的重用。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就是“求人之法須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日來以此廣告各處求薦才以輔我,……求人之道須如白圭之治生,如鷹隼之擊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庶幾得一而可及其余”。把羅致人才比成蒼鷹獵物,不到手不罷休,可見其誠意。廣收人才,為曾國藩進一步用人奠定了基礎。

其二是慎用。人才招致之后,如何使用是重中之重。曾國藩認為,用人要“慎”,務必做到人盡其用。“雖有良藥,茍不當于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茍不適于用,不逮庸流。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騏驥不可以守閭。千金之劍,以之析薪,則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墾田,則不如耜。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則鉏铻而終無所成。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人才的使用必須根據其性格、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才可以發揮其所長,避免其所短。不然,即便是很有才能的人,如果使用不當,也會碌碌無為。

曾國藩特別留心考察幕僚的特點,若善于治軍、忠勇善戰,則納入行伍,使之成為湘軍干將,塔齊布、羅澤南、李續賓、彭玉麟、鮑超等人,可以歸入此類。若有治國之才,則委以重任,極力培養,使他們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李鴻章、胡林翼、左宗棠等人,可以歸入此類。若善于創造,敢開風氣之先者,則努力培養其為洋務干將,吳汝綸、黎庶昌、薛福成、容閎等人,可以歸入此類。慎用人才,是曾國藩選人用人之道成功的關鍵。

其三是“勤教”。曾國藩注重對身邊的幕僚進行言傳身教,平時嚴格督促他們讀書,多有指點,并定時進行考試。容閎在《西學東鑒記》中記載,當時各處軍官寄于曾文正之大名者不下200人,幕僚又有100多人,此外更有候補官員、懷才志士,以及法律、算學、天文、機器等專家無不聚集,各盡其才。

曾國藩的幕府,成了晚清政府名副其實的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眾多得力名臣大多是從曾國藩幕府中走出來的。對于“為人坦蕩,曉暢兵機”但卻鋒芒畢露的左宗棠,經曾國藩舉薦后,負責招募楚軍,并得以前線領兵;對于天資聰穎但卻恃才傲物、不甚檢點的李鴻章,曾國藩多次加以批評,又在時機成熟之后讓他創辦淮軍,終成大器。

最后是“嚴繩”。曾國藩對于自己和下屬要求都極為嚴格。曾國藩將其祖父告訴他的八個字“早、掃、考、寶、書、蔬、魚、豬”作為生活準則。無論在軍中還是官場,曾國藩都能做到賞罰公正,恪盡職守,強調“廉矩”“敬勤”,“圣人賞一人而天下勸,刑一人而天下懲”,將“嚴繩”作為培養人才、督促手下的必要手段。

《清史稿·曾國藩傳》這樣評價曾國藩:“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清末著名學者歐陽昱更是認為曾國藩“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馬勃,無不收納,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蕩平,而為中興第一功臣也”。可以說,曾國藩的成功,和他的善于選人用人有著最直接的關系。

德優于才,貪圖小利的人不可重用

人才自然是德才兼備最好,但有時往往不可兼得。曾國藩認為:“才德不可兼得以德重,好利之人不可重用。”也就是說,德優于才,貪圖小利的人不可重用。選人用人之時,他要求盡量棄用那些官氣重、心思多、投機取巧之人,而選用那些吃苦耐勞、務實肯干之人。為此他提出:“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在他看來,表現欲過強的人,不可久用;有大才而性格偏激之人要慎用;才高德薄名聲不佳者、才德平平遷升太快者、個人不愿出仕者皆不可推薦。

曾國藩在揀選湘軍之時,就仿效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做法,招募“以忠義之氣為主”、最為淳樸的農民,并加以訓練。而曾國藩帳下的將領,亦多為忠義血性之人,如江忠源、李續賓等人作戰極為奮勇,“立功于天下,以節死義”,并最終獲得成功。曾國藩認為,只要有了“德”這個良好的基礎,適當加以培養,必定能成大器。

另一方面,凡是德行有問題的,他一律敬而遠之。據《花隨人圣庵摭憶》記載:“舊傳文正(指曾國藩)在安慶時,有鄉人某來投,樸訥謹厚,將以試以事矣,一日共飯,飯有秕,某除之而后食,文正熟視之。飯后,奕既,令支應備數十金為贐。”因為看到此人吃飯時剔除秕谷,貪圖享受,就認定此人品性不端,毫不猶豫地將其打發回鄉。此人不是別人,而是曾國藩的親外甥。由此也不難看出他對品性的看重。

如何判定人才的道德品質呢?曾國藩在《冰鑒》一書中指出,應該從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須眉、聲音、氣色這七個方面來進行。他認為,觀人應先觀其“神骨”,即眼神和面龐,因為“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眼神清澈、堅定之人,往往品行端正;眼神渾濁游移之人,往往為“敗器”“隱流”。一個人如果天庭飽滿,枕骨充實,太陽骨平正,眉骨明顯但不過于突出,顴骨不凹陷,那么這個人就一定是國家的棟梁。在觀察完面貌之后,要考察這個人的脾氣秉性是“剛”是“柔”,性格是否沉穩,思維是否縝密。性格過于剛硬,則難免粗魯;過于陰柔,則易愚鈍。粗魯愚鈍之人,皆難堪大用。只有剛柔相濟,才能有所發展。“聽其言量其心志,觀其行測其力,析其作辨其才華,聞其譽察其品格”,亦即通過人的外在形態來體察其內在精氣神,從而由表及里地洞悉其內心和志趣。雖然有點類似于相面術,其實也很有科學依據。

劉銘傳受李鴻章的推薦,慕名拜訪曾國藩。與劉銘傳一起拜訪曾國藩的還有其余兩位書生。為測驗他們三人,曾國藩故意在約定的時間里不露面,讓三位客人在客廳里等候,自己卻在暗中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結果其余兩人都顯出非常不耐煩的樣子,唯獨劉銘傳平心靜氣地欣賞墻上字畫。曾國藩出來寒暄后,詢問客廳中的字畫情況,只有劉銘傳答得頭頭是道。劉銘傳因此得到曾國藩的賞識和推薦,后來成為我國歷史上的首任臺灣巡撫。

在曾國藩看來,識人用人的目的,是為了“引用一班正人,培養幾個好官,以為種子”。太平天國被鎮壓后,慈禧太后仔細核算,發現天下的封疆大吏中,竟然有一半是出自于曾國藩的湘系集團。由于出于公心,為國選才,曾國藩得到了大多數人的稱贊。

經曾國藩一手提拔的左宗棠,曾經一度因為一些過節絕交。晚年和曾國藩之間有了矛盾,但曾國藩并不計較,也從不因個人恩怨而在公務上掣肘左宗棠。左宗棠西征時,曾國藩盡心為左宗棠籌餉,并且推薦自己最得力的將領劉松山隨之西征,結果為左宗棠在陜甘新疆立下大功。左宗棠在晚年逢人便罵曾國藩,常常喋喋不休。但在左宗棠收復新疆后,曾國藩卻自嘆不如左宗棠,認為左宗棠的能力天下無二。曾國藩去世,左宗棠送來挽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可見他也不得不為曾國藩的知人之明和寬闊胸懷所折服。

總之,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總體上可概括為注重道德品行,并加以不斷的培養磨煉,激發人的潛能,將每個人的優點盡可能地發揮出來,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正是憑借這種本領,曾國藩成為“一代名臣”,晚清最為優秀的領導者之一。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北京師范大學賈啟博先生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趙爾巽:《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二》,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②王先謙:《東華續錄·咸豐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③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11年。

責編/潘麗莉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譚峰]
標簽: 曾國藩   用人   智慧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