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金融是與官方金融相對的一種金融形式,它游離于現行法律法規邊緣,但同時也是我國民間經濟的重要組織部分。民間金融的優勢使之迅速發展,但同樣因為缺乏正規管理監督而存在諸多風險。為此,在發展民間金融的同時,必須防范其存在的風險,進一步規范民間金融發展,這樣才能夠使之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前進的力量。
【關鍵詞】民間金融 風險成因 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現狀及特征
民間金融可以簡單定義為自然人、組織或非金融企業繞開官方金融體系而從事的金融活動,它并不受嚴格的、正規的、官方監督體系監管。民間金融的具體形式有民間借貸、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私人錢莊等幾種,但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P2P網貸也成為民間金融的形式之一。民間金融由于方式靈活、程序簡便等優勢而在我國迅速發展。
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現狀。在發展規模上,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規模日益擴大。近年來,我國的小額貸款、投資融資公司遍地開花,數量迅速增長,而且網貸也逐漸成為我國民間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民間金融的高投資回報率導致大量的資金流入民間金融領域。據統計,2011年,我國民間金融規模為4.47萬億;2012年,我國傳統的私人錢莊和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規模大概在計4萬億左右,而典當公司和網絡貸款的融資規模超5000億元,這幾種民間金融形式的融資規模合計為4.5萬億,占到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7. 37%左右;據西南財經大學2014年的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22.3%的家庭有民間金融負債情況,這部分民間金融規模已達5.28萬億,比2011年上升了18%。
從發展形式來說,我國民間金融的形式愈加多樣化。民間金融基本上可以分為有組織的民營金融機構和無組織的民間借貸兩種形式,前者主要包括民間借貸、企業間的借貸以及民間集資三種形式,這屬于我國民間金融更為高級的運作形式;后者主要有小額信貸公司、私人錢莊、典當行以及民間合會幾種形式。隨著國家政策的寬松,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方式也將根據社會需求而變得更加多元化。
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特征。首先,我國的民間金融具有發展速度快、參與主體多元的特征。我國民間金融迅速發展的原因在于中小微企業難以從正規銀行獲得貸款。一般中小企業在資金充足率以及資格審核上很難符合商業銀行的借貸要求,因此他們往往很難通過正規渠道獲得融資,而民間金融的審核門檻低、不限制貸款用途、擔保方式與利率多樣化且程序極為簡便,這滿足了中小微企業以及各種資金需求者的需求,因此它自產生之日起便受到了市場歡迎。即便民間金融有諸多不規范之處,并具有安全隱患,但其便利性仍使之迅速發展。以中小微企業密集的溫州為例,截止到2012年年底,溫州的民間借貸規模高達5000億元。此外,民間金融的參與主體也十分豐富,既有個人之間的借貸,也有企業之間、個人與企業之間的借貸關系,在出資方的構成上,既有自然人,如農民、金融機構工作者等,也有個體商戶、民營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國營企業等,資金來源多元化。
其次,我國民間金融形式靈活,利率高。在民間金融交易中,很大一部分金融借貸發生在本地居民之間,因此大多數交易都是在私下狀態中達成的。而且民間金融的程序十分簡便,一般是借款人向貸款方聲明自己所需金額、表明自己的還款能力、確定還款日期等,雙方經過協商達成協議,制定簡單的借貸憑據即完成了借貸活動。與商業銀行復雜的借貸程序相比,這顯然能夠在更短時間內實現借款人的融資需求,因此民間金融受到那些急需資金融資者的歡迎。民間金融的借款期限一般較短,這一方面降低了貸款人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民間金融市場的穩定。在利率方面,民間金融的利率彈性大且一般較高,在城鎮民間金融借貸中,利率達到了15%到30%左右,不過農村民間金融的借貸利率相對較低,一般在10%到20%左右,這主要是因為農村借貸更多是一種熟人、鄉鄰間的互助。
最后,我國民間金融具有隱秘性和非正式性。由于缺乏正規監管,民間金融市場具有隱秘性的特點,很多金融交易是由私下完成,難以精確掌控其規模和用途,這也為民間金融的發展埋下安全隱患,難以進行風險防控。以溫州為例,據統計溫州有近60%的企業、90%的個人家庭參與了民間金融借貸,2011年的民間借貸規模高達1100億元,傳統實業的衰退和高額的利率使得一些中小企業無法償還貸款,自2011年溫州地區連續出現幾百家企業倒閉、老板逃跑案例,引發溫州民間借貸危機。而近幾年蓬勃發展的P2P網貸同樣存在難以防控的風險,目前我國并沒有針對P2P網貸這種新的民間金融形式的管理規定或監管機構,這讓網貸領域一片混亂,僅2013年一年就有近80家網貸平臺倒閉或出現攜款潛逃現象。
我國民間金融存在的風險及其成因
在我國正規金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民間金融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二者互補共同促進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但監管的缺乏也讓民間金融極易產生金融風險,而且當這種風險不斷累積之后,很可能對整個金融系統帶來致命性打擊。我國民間金融的風險案例并不少見,如2008年湘西集資詐騙案中,主犯曾成杰非法集資34.52億元,最終被判死刑;2013年,浙江女老板吳英因集資詐騙被判死緩;2011年、2013年我國溫州、神木兩地都出現大規模的民間借貸危機等等。這些民間金融案例影響大、涉及的金額規模驚人,由此可見我國民間金融存在較大的風險。風險簡單來說是對損失的一種預先評估,對可能存在的分險進行分類是識別、評估民間金融風險的前提。根據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現狀,可以將民間金融風險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大類。
民間金融活動過程中也存在各種因素會影響參與主體的收益甚至是威脅其生存,這種因素給民間金融參與主體帶來的不確定損失被稱為是民間金融的內部風險。具體到民間金融運作過程中,可以分為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操作風險幾種。利率風險是民間金融一直存在的內部風險,民間金融快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高額的利率,它一般都高于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基準利率,這使得大量資金從正規金融領域流入民間金融領域。但同時過高的利率也給民間金融帶來極大風險,民間金融的借款方一般為中小微企業,并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一旦承擔不起過高的利息,便會導致資金鏈斷裂,進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給整個金融市場以及實體經濟帶來巨大沖擊,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正是高利率引發的民間金融風險,導致大量小企業主跑路,這不僅給貸款人造成損失,也對企業中下游廠商產生較大影響。信用風險是指民間金融主體不能按規定履行承諾或約定而帶來的不確定損失。信用風險可以分為信用差價風險和違約風險兩類,前者主要指因借款方的履約能力降低而給貸款方帶來損失,后者指借款方無法按規定日期償付本息而給貸款方造成損失的風險。在民間金融中,中小微企業以及農戶為主要的借款方,他們自身的條件使之無法保證能夠完全履約,這便產生了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民間金融機構在資金流動性上的不足而可能導致的風險。如新興的P2P網貸是將從無數網民那里籌集的資金用于貸款,這難以保證資金池數額的充足,一旦出現大規模提現情況,對于網貸平臺本身以及貸款者和借款者三方都存在風險。操作風險是因為民間金融內部有關風險控制的信息系統出現錯誤而導致參與主體遭遇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又可分為技術層面的風險和組織層面的風險,前者是民間金融機構硬件設施不完善帶來的風險,而后者主要是指民間金融組織沒有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
民間金融的內部風險與我國金融市場所存在的風險有密切聯系。其中利率風險是民間金融參與者因收獲高利率而付出的成本信任補償;民間金融交易雙方因信息獲取的不對稱則造成了信用風險;參與主體資金來源的不確定性導致資金池規模的不穩定,進而產生流動性風險;缺乏風險防控體系則給民間金融帶來了操作風險。
因民間金融市場以外的因素而可能給民間金融帶來的不確定損失被看作是民間金融的外部風險。具體來說主要有外部政策風險、法律風險以及環境風險。政策性風險主要就是指國家對民間金融政策的變動對民間金融可能造成的損失。我國并沒有明確民間金融的性質,其在我國地位較為尷尬,受國家政策態度影響較大。如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對民間金融的政策由絕對的禁止逐步轉變為寬松,這極大地促進了民間金融的發展。但到1995年,國家政策突變,再次收緊了民間金融管制,甚至是取締民間金融,這無疑又極大地阻礙民間金融發展。十年之后,國家意識到民間金融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相關部門對民間金融發展又持寬松態度。國家政策態度的反復極易影響民間金融市場的穩定,進而帶來風險。進入互聯網時代后,面對新的民間金融形式,我國的政策管理較為滯后,這也帶來了民間金融的政策性風險,如比特幣因為抗干擾性強而被作為一種新的支付工具,并風靡全球,但我國在2013年才宣布比特幣在我國不能作為交易結算貨幣,否認其貨幣性質,這直接導致國內比特幣價格下跌,給比特幣持有者造成重大損失。法律風險主要是指民間金融的各類參與主體在民間金融運作過程中因法律問題而可能產生的損失。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并沒用出臺專門針對民間金融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民間金融往往是一種基于地緣、人緣、血緣的金融活動,因此借貸雙方往往不會制定周密的合約條款,一旦出現金融風險,貸款者的權益很難得到法律保障。此外,金融創新活動也會帶來法律風險,我國的民間金融實踐表明,法律大都滯后于民間金融創新,如對目前的P2P網貸來說,我國并沒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其發展,這也給其發展帶來法律性風險。環境風險主要是指自然、社會、政治環境的變化給民間金融體系以及參與主體帶來的風險,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給借款人帶來巨大財產損失,以致于其難以按時償還借款,從而帶來民間金融風險。
我國民間金融外部風險的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國家政策和態度頻繁變動,很難根據國家政策做出預期。但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變化又必然導致國家政策的改變;二是我國民間金融地位曖昧,對其合法性的討論爭議不斷,而且民間金融中的創新形式也少有合法性的定位。
我國民間金融的風險防范對策
傳統的民間金融交易在早期往往只憑借貸雙方的道德或簡單的憑據來約束雙方行為,防控可能存在的風險,隨著民間金融市場的成熟,也逐漸出現準備金、擔保抵押、明確交易流程、黑名單等更為高級的風險防控措施。但對于復雜而迅速變化的金融市場來說,這些措施遠遠不能控制民間金融風險。因此,要想讓民間金融更好地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還應該多層次地制定一套更為有效的民間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針對民間金融活動制定專門法。目前,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民間金融依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國不可能因為民間金融存在不可控的風險便將之取締,這無疑是因噎廢食,并且將給金融市場帶來動蕩,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國應該盡可能從多方面控制和降低民間金融風險。相比正規金融活動,民間金融主體之所以一旦發生風險便會遭遇較大損失的原因在于,我國并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維護民間金融參與者的權益,這使得民間金融主體在遭權益損失后無法根據法律規定維權。目前我國涉及到民間金融的法律僅有《合同法》與《民法》,但這兩種法律僅對民間金融中的借貸有些籠統規定,涉及范圍小且不具備可操作性,因此很難真正對民間金融活動起到強制性的約束作用。為此,我國應該出臺專門針對民間金融的法律法規,明確民間金融活動各方的權利與義務,并對違規的民間金融行為加大處罰,提升其違法成本,從而保證民間金融參與者的權益。此外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應該詳細而具體,使之具備現實的操作性。
建立民間金融監管體系。民間金融的形式多樣,且涉及較多利益主體,因此要全面監控其風險,也需要多部門參與,如這一監管體系可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建設,銀監會、工商部門、公安司法等部門多層次參與,從而形成全方位的民間金融監管體系。具體來說,可由各個地方的銀行業監管部門來對當地的投融資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以及P2P網絡借貸等民間金融形式進行監管,還可以建設民間金融組織協會,通過制定行業規范來約束民間金融活動。針對那些民間集資、個人經營性借貸和企業間的借貸,可以制定具體的管理細則或條例,來規范借貸雙方的行為,如果違約,可以進入司法程序解決。公安部門也要重視對民間金融的監督和管理,堅決打擊那些非法的民間金融組織,這能夠極大降低民間金融的風險,維護民間金融參與主體的權益。對于民間金融中通過私募建立企業的股權融資活動可以納入地方的證券監督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各個部門通過分工協作,將整個民間金融活動納入到監管體系中,防范風險的發生。
建設民間金融的保障制度。目前我國民間金融的借貸者處于毫無保障的狀態,為此我國可以在民間金融中建設存款保險制度和存款準備金制度,加強對借貸者、投資者的權益保護。2015年我國開始在商業銀行中實施存款保險制度,一旦商業銀行破產,存款者依然可以通過保險獲得賠償,這保障了存款人的切身利益,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也意味著我國進入了全面資產管理的時代。民間金融過高的利率也意味著更高的風險,因此相比商業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更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這一方面可以維護投資人的權益,另一方面也能夠吸引大批資金進入民間金融領域,促進其規模化發展。存款準備金制度主要是要求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有一定的存款,設立這一制度的最初目的是對陷入危機的金融機構進行救援,但在后來的金融市場發展中逐步成為一種常規性措施。而民間金融機構具備高風險,卻缺少風險補救措施,因此可以將它也納入到存款準備金管理制度之中,一旦其陷入危機,便可利用存款準備金最大限度地進行救助,盡可能降低投資者的損失。
完善民間金融市場的準入與退出機制。民間金融機構在我國金融市場的地位一直較為尷尬,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間金融機構正規化發展。如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可以鼓勵那些形成一定規模,且運營良好的民間金融機構轉變為正規金融機構,如允許民間資本成立民營銀行。而對那些規模較小的民間金融機構也應進行常規的監督檢查,這能起到防控風險的作用。但在降低民間金融進入金融市場門檻的同時,應該意識到民間金融的復雜性,不宜門檻過低且應嚴格審查,避免金融市場魚龍混雜。此外,民間金融市場也應建立起退出機制,金融監管部門應對那些資不抵債、運營不良的民間金融機構及時清退,防止其擴散金融分險,保障民間金融參與者的權益。
(作者單位: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財經大學證券與期貨學院)
責編 /豐家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