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媒體的發展改變了社會交往的方式,中美青少年社交媒體應用雖然有所不同,但社會交往的需求在根本上沒有發生改變。文章透過社交媒體的應用分析,揭示中美青少年應用的差異性,有利于規范我國社交媒體的運營與管理。
【關鍵詞】中美青少年 社交媒體 社交需求
【中圖分類號】G515 【文獻標識碼】A
社交媒體的出現,歸功于網絡技術的發展,也被稱為社會化媒體、社會性媒體,是人們彼此用來分享生活、提出見解的工具和平臺。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等。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青少年群體已經成為社交媒體應用的主力軍。中美文化和互聯網技術的差異使得青少年群體對于社交媒體的類型、功能、頻率、偏好等應用也不盡相同,值得我們去關注。
美國青少年社交媒體應用分析
美國是互聯網的鼻祖和領軍者,青少年同成年人在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上沒有特別大的差異,促使美國的社交互聯網公司總是不斷進行自我改進來滿足當今年輕人的需求。根據Edison Research和Triton Digital公司對于美國2014年社交媒體使用習慣的統計,普通Facebook的用戶每天登陸5.6次,青少年更是高達8.2次,超過80%的美國人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在推特上獲取過信息。①
美國青少年經常使用的社交媒體。美國社交媒體的發展從最初的文本、信息的交流到當今的以分享信息、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內容之豐富,應用之多樣,影響力之廣泛值得我們去關注??v觀目前社交媒體應用,其主流有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Facebook 和Twitter在美國青少年群體中非常流行。幾乎每個青少年都有Facebook賬號,以此有了自己的網絡空間用于分享信息。Twitter是一種微博客,用于留言,分享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第二,Instagram和Pinterest目前在美國社會廣泛應用,不僅僅局限于青少年群體。Instagram已經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社交網站,堅守其核心任務,即傳遞美麗圖片和視頻,其受青少年青睞的主要原因是內容的質量和隱私策略。Pinterest(Pin+Interest)是一個照片分享社交網站,為用戶提供圖片的在線收藏和分享。網站為用戶提供PinBoard(釘板),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用圖釘釘在釘板上,用戶可以按主題添加和管理自己的圖片收藏,并與好友分享,頁面底端自動加載無需翻頁功能,讓用戶不斷發現新圖片。第三是視頻類網站。YouTube美國最大視頻分享網站,用戶可以上傳、瀏覽或分享影片,同時可以尋找自己喜歡的視頻以及現場直播等。用戶也可以在分享區域進行互動,討論視頻內容等。第四是其他社交媒體,比如Snapchat正在成為青少年最喜愛的社交應用,閱后即焚以及可設定銷毀時間的My Story(類似微信朋友圈)功能。Tumblr用戶可以用虛擬的身份盡情展現真實的自我,但不同的是,這和現實中的自我不是一一對應的。Yik Yak是最近一兩年才出現的社交網絡,主要面向校園社交網絡。
美國社交媒體的發展特點。從美國社交媒體的發展歷程來看,人們越來越依賴于集多種平臺于一體的移動媒體終端。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報告,2013年42%的用戶使用兩個以上的社交網,2014年這一數據已經升上到52%。從2014年在線用戶使用社交媒體的百分比來看,Facebook仍然以71%遠遠超過了Twitter的23%、Instagram的26%、Pinterest的28%和Linked In的28%。以圖片視頻為中心的社交網絡在2014年大獲成功,Pinterest、Instagram、Tumblr等社交媒體發展勢頭正勁。隨著網絡辦公和信息化進一步發展,網絡文件存儲和分享的社交興起。以Dropbox、google Drive等基于網絡文件云服務的新型文件社交網站興起,以文件信息為內容的社交分享成為最新的潮流趨勢。WhatsApp和WeChat是2014年社交媒體繞不過去的關鍵詞,Facebook斥資190億美元收購及時通訊軟件就充分體現了其在社交媒體領域的重要性,這類軟件讓用戶通過無線和移動互聯網及時分享音視頻,無需電信商的服務。
美國社交媒體的主要功能。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媒體類型上同其它年齡段有所差異,但在使用內容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社交關系的維護。目前青少年群體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聯系親戚、同學和朋友。數據顯示,美國網民中大概有66%同時使用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社交媒體平臺,這些在青少年群體中同樣適用。大約三分之二的社交媒體用戶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目的是和朋友及家人保持聯系。同時,超過50%的社交媒體用戶通過社交平臺尋找失去聯系的朋友。其次,朋友圈的建立。另外,青少年中有大約14%的用戶表示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目的是同那些有著共同愛好和興趣的人交流,9%的用戶使用社交媒體主要是為了交朋友,5%的用戶主要是為了看名人、運動員、政客們發表的觀點和評論,在社交媒體上尋找交往對象或者約會對象的人數只占了大約3%。最后,社交商務的實現。截至2015年,美國社交商務銷量將達到140億美元,像Twitter 和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將加速發展商務能力,目前只有5%的美國人在社交媒體網站上購物,但是20%的人正在考慮這么做。足夠說明社交商務的潛力,特別是青少年消費者。受到如此激勵,品牌和社交網絡需要提供社交商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包括金融數據、隱私的安全性,以及無縫購買流程。美國青少年比成年人更愿意在社交網站上購物,比例大概是兩倍,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成為社交網站用戶,尤其18到34歲的女性,比例達到91%;在社交媒體用戶中,大部分人(85%)表示更愿意通過在線零售商購物。②
中國青少年社交媒體應用分析
2008年開心網的應用掀起了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的序幕,隨之而來的是MSN、QQ等社交媒體的傳播推廣。現如今,微信、微博等儼然成為社交媒體的主流,社交媒體的應用已經打破了年代的界限,無論是青少年還是其他年齡段,區別只是分享內容的個別差異。
中國青少年經常使用的社交媒體。首先,騰訊QQ與微信。二者均系騰訊公司的產品,并且用戶群體可以捆綁在一起,實現QQ用戶向微信平臺的平移。二者可以在不同運營商的網絡環境下及無線環境下實現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通信。通過朋友圈、微商、購物、游戲等模塊集合了電商平臺的應用。用戶可以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朋友圈。其次,優酷和土豆。優酷與土豆合并,都是模仿YouTube的商業模式,主打UGC用戶生產內容。目前它已發展成為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的領頭羊,在全球中文應用中排名第三。最后,人人網和豆瓣。人人網原名校內網,是專門為大學生群體提供社交的應用網站,用戶注冊后可以粘貼自己的照片,更新狀態,撰寫日志,留言等。豆瓣的核心用戶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用戶可以發表有關音樂、圖片、書籍、視頻、電影等方面的評論,可以把豆瓣作為分享和參與的平臺。
中國社交媒體的主要功能。一方面,獲取及分享信息。關注朋友動態、了解社會新聞以及分享自己的狀態、想法和感受是青少年上社交媒體網站的主要目的。青少年往往利用社交媒體發表日志,記錄周邊發生的或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擴展人際交往渠道。社交媒體不僅是人們獲取新聞、閑聊話題的途徑,已經成為聯系朋友之間的紐帶和渠道。比如,社交媒體能夠讓青少年時刻知道周圍發生的新鮮事,社交媒體能夠讓青少年了解很多社會新聞以及人們對這些新聞的看法,有助于青少年增加視野,同時能夠讓青少年和遠方的朋友保持一種網絡上的聯系,增加了青少年之間的話題和茶余飯后閑聊的樂趣。同時,對于青少年來說社交媒體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組織起社交生活的渠道,通過社交媒體結識新朋友。比如關注名人的微博、博客等,拉近了青少年與名人的距離。
中美青少年社交媒體應用比較
中美社交媒體應用已經日益廣泛,具有很多相似性,但是在應用特征和具體內容等方面仍然存在著明顯差異。
特征差異。與美國青少年相比,中國青少年上網年齡更早,上網時間更長,更多使用視頻分享網站,使用到的社交媒體工具更多,男性上網比例高于女性,平均每周在線時間為5小時左右。在中國,各種社交媒體都受歡迎,中國青少年單位時間內用到的網站數量比美國用戶多很多。
內容差異。中國社會環境非常注重人際交往,中國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上對“關系”的需求比美國青少年用戶廣泛。比如說中國青少年對擴展關系網感興趣,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喜歡提問。喜愛影響他人,為自己的思想或成績感到自豪,喜愛分享自己的經驗,提高聲望。這或許是中國青少年對信息安全和隱私的注重不及美國的主要原因。同時這種注重人際關系交往的社交媒體環境又為商業營銷提供了機遇,使得在社交網站、郵件訂閱、訂閱視頻頻道、微博,下載移動應用等諸多社交媒體應用中,中國青少年更加樂于對品牌進行關注。
綜上所述,中美青少年在社交媒體應用上體現出的差異性與兩國基本國情有較大的關系:中國青少年群體基礎比較大,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他們對于社會關系、人際交往的需求更加強烈,易于接受社交媒體的新應用,使得中國青少年群體使用更多的社交媒體,不太關心個人隱私,對于視頻和圖片網站使用率高,容易被網絡營銷活動吸引等等。
結語
社交媒體緣于社交需求。隨著技術的改變,人類會養成新的社交習慣,而這一習慣的養成取決于這種社交習慣背后的文化改變。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存在著不同的社交媒體應用。社交媒體名稱和功能或許有差異,但是,滿足社會交往需求是不同國家中相似社交媒體的共性。
社交需求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屬性,社交媒體依賴網絡技術滿足了人們的基本需求,并且這種需求的表達方式長期以來呈現出極高的關聯性、網絡性和規律性,可以稱之為社交需求的社會共性,對于這種共性的研究和探索,能夠更好地激發起人們在如今社交媒體上的交流、分享和互動,進而引發新的社交媒體需求,推動社交媒體發展。
事實上,無論群體交流,面對面交流,通過微信、電話、QQ、Facebook等社交媒體交流,這些線上或線下交流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人們對社交需求呈現出多元化,這種多元化表現為線上交流需要線下交流的動作、神態、眼神,線下交流同樣在某種程度上需要線上交流的時空距離。社交需求并沒有隨著網絡技術發展、交流工具和方式、國家差別、文化差異等因素而改變,這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地方。
社交媒體的國別差異性。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語言特征并沒有影響到兩國青少年對于社交媒體應用的差異。中國的社交媒體對于美國青少年同樣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恰恰是社交媒體的應用減少和降低了彼此的溝通和交流障礙。因為社會交往的需求是社會需要,而不是國家需要。例如微信通過技術和應用模塊的差異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社交平臺。國別的差異只能使得青少年選擇不同類型的社交媒體,但是獲取和分享信息的社交需求沒有改變,改變的可能是受文化背景影響的分享內容。隨著人們溝通方式的加深和理解,社交媒體會將不同國家背景的青少年群體通過分享信息內容的共性更好地組合在一起,形式虛擬世界的社會團體。
社交媒體依賴癥。社交媒體的井噴式發展,使得我們對于周圍朋友、親戚、同學、同事等社會關系圈中的舉動一目了然。甚至對于業已存在的社會關系圈,多方并不相知,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社交媒體建立聯系,比如朋友圈的點贊行為能夠將不同的社會關系圈串聯起來。這為人們提供了一扇窺視他人生活的窗口,同時造成了人們擔心錯過任何信息的現象。青少年將社交媒體當作重要的工具,部分青少年對社交媒體的依戀程度非常高,早起晚睡等空閑時間都會對朋友圈中的好友進行觀察,了解朋友們都做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分享了什么有興趣的信息,包含視頻、圖片、文字等,如果自己沒有做或者覺得引發了自己的興趣或共鳴就會馬上在社交媒體中跟風或付諸實施。更有甚者在開車的時候也會時不時登陸社交媒體展示擁堵不堪的交通狀況。這些人在上課的時候也會經常因為社交媒體而不時玩弄手機,這些情景在當今大學課堂已經成為常態。所有這些使得這部分群體受制于社交媒體的影響,干擾了他們正常的生活,因此無法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由于社會需求不能滿足青少年所有的心理需要,使得他們更傾向于在社交媒體上尋找慰藉。在這樣的情景中,青少年變得與他人更緊密地連接,以及會相對頻繁地使用社交媒體。所以青少年必須要學習新方法來控制社交媒體的使用,并且恰當地享受它們。
社交媒體的運行與管理。在美國,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和生活的各個角落,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甚至思維習慣。美國社交媒體運營商,更是攻城略地、無往不勝。這些對其支撐世界霸權、宣揚國家軟實力、輸出文化產品,幫助很大。借鑒和吸取美國社交媒體的管理經驗對于正確引導我國社交媒體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青少年價值觀、愛國精神、社會認同度等方面不容忽視。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社交媒體的營運管理模式來管理我國的社交媒體環境,建議從市場法則、法制、運營商自律和用戶自覺等方面考慮。
首先,社交媒體是商業活動,多屬新生事物。這就決定了社交媒體自身必須按照市場規律才能發展壯大。政府需要體現出管理的職能,為社交媒體創造一個市場環境,最大限度地按市場規律辦事。其次,媒體社交網站是信息傳播工具,本身無好無不好。但其所傳播的信息和事件卻是真實生活,涉及相關的法律問題。網站運營商和信息制造者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負法律責任。再次,運營商是社交網站管控的主體。它們不僅負責監管內容是否合法,維護用戶的信息安全,對于用戶揭發和自己發現的問題,也要及時處理,不合法的要及時刪除。為此,相關運營商要有專門的法律團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廣大用戶要積極參與,有問題便舉報;違法言行要及時刪除,朋友圈討論出現類似言行時,要及時告誡,并要相關方限期拿出整改措施。最后,用戶自覺非常必要,現實生活中不能做的,在虛擬世界里照樣不能做;現實生活中可以做,又不違反現行法規的,要在虛擬世界里倡導。
在我國,社交媒體仍在初創階段,處于從無到有的開端,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經驗教訓,逐步彌補和完善社交媒體的運營與管理,用自然規律構建社交媒體的監管機制,為中國青少年有效利用社交媒體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
(作者單位: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本文系2013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基地項目“中外青少年網絡學習行為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阿拉?。好绹缃幻襟w發展歷程”,中國網,http://science.china.com.cn/2015-07/03/content_8040672.htm。
②朱旭東:“13個美國大學生最常用的社交網絡”,品玩網,http://www.pingwest.com/13-most-popular-sns-by-90s-in-the-usa/。
責編 /韓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