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金融如何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以吉林省為例

【摘要】縣域經濟是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結合,它以城市的發展為依托,在經濟社會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文章試圖以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從金融支持角度進行分析,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筆者的意見和對策。

【關鍵詞】縣域經濟 金融 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F320.2     【文獻標識碼】A

縣域經濟是指以城鎮為中心,以農村為基地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有機構成。它連接著宏觀、微觀經濟,是城市與農村經濟的紐帶。縣域經濟是以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市場為導向的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的“三化”農業。同時,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在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中,金融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產業支持、社會保障等方面實現著互利雙贏的價值。

金融支持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

吉林是農業大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糧食產量在全國一直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年產量數倍增加。近年來,吉林省的現代農業發展迅速,勢態良好,2012年曾在《吉林省現代農業推進計劃》中提出:“到2015年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700 億斤,畜牧業年產值1240億元,園藝特產和多種經營年實現產值1760億元,參茸總量保持全國第一,林蛙、中藥材生產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的目標。吉林省種植環境優良,主要以大豆、玉米等經濟作物為主;水田面積1200萬畝,占全國粳稻面積的11%;“黃金玉米產地”是我國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人參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5%,占世界總產量的70%;2013年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達253.7萬噸;以木耳、榛蘑為代表的吉林“長白山珍”系列食用菌產品馳名中外。

在金融支持方面,吉林省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銀行為主,保險和證券為輔的縣域金融服務模式。中國農業銀行是具有“三農”特色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從建行之初始終貫徹“面向農村,一心為農”的市場定位。

中國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秉承“一心為農”的服務理念,為糧食種植,人參、黑木耳種植,山野菜加工,林蛙養殖,畜牧業等產業提供了貸款支持,幫助農戶建立“企業+基地+供應商(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鏈模式,按照“突出重點、綜合服務、商業經營、多方共贏”的基本原則,將“三農”信貸服務合理地應用到產業的發展上,2013年初至2014年8月末,中國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支持五大特色農業產業鏈上農戶達10.5萬戶,貸款余額28.35億元;實現存款4.65億元,發卡63.05萬張;布放電子機具1818臺,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18萬元。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支持的同時,吉林省也對中小金融機構鄉鎮網點服務進行整合。

目前,吉林省共有農村信用社40家,農村商業銀行9家,農村合作銀行1家,村鎮銀行24家,網點布局完善合理,能夠為縣域經濟的金融基礎服務提供保障。吉林省農村信用社是吉林省內網點最多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主要服務縣域金融。通過近年來的改革與創新,吉林省農村信用社針對客戶的需要開發多種新產品,不斷擴大存貸款的規模。總資產從2005年的476億元到2011年的2063億元,年均增幅72%,存款余額從2005年的405億元到2011年的1540億元,年均增幅63%,貸款余額從2005年的263億元到2011年的1012億元,年均增幅64%,農業貸款余額從2005年的165億元到2011年的574億元,年均增幅58%。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吉林省農村信用社的涉農信貸規模逐年上漲,增速明顯。

金融支持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

資金融通方面。縣域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對資金的需求是剛性的。當前縣域經濟的特點是本身薄弱,基礎欠佳,因此貸款力度也相對較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曾認為,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對農村資金需求也產生了多樣化。

以榆樹市為例,榆樹市的發展依托省會長春市,在同類縣級市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2014年,生產總值達到340億元,相比2013年增長了12.9%,從產業角度來看,第一產業增加9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8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157億元,相比2011年分別增長了7.1%,17.0%和13.9%。2014年三次產業結構的增長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28.8:25.3:45.9調整為28.2:25.7:46.1。經過這次調整,雖然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是在整個榆樹市,縣域經濟仍以農業和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有限,因此潛在風險較高。

從資金資源方面來看,金融資金總量供給不足,主要表現在大多數資金集中在城市。2014年,吉林省國內生產總值為13803.81億元,長春市為5382億元,吉林市為2730.2億元,四平市為1288.98億元,松原市為1740.02億元,通化市為1070.68億元。存款余額分別為10961.95億元,5619.1億元,1496.2億元,639.2億元,554.5億元,637.6億元。貸款余額分別為8240.92億元,5251億元,841.1億元,384.1億元,303.1億元,387.11億元。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吉林省的9個地市當中,長春市和吉林市的經濟實力較其他地市強,存款余額占全省的65%,貸款余額占全省的73.9%。

由此可見,資金更多的集中在長春市和吉林市,縣域金融資金明顯較弱。縣域經濟的發展在資金信貸投放方面也有明顯不均衡的現象,雖然中國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積極加大貸款投放力度,但是大多的信貸資金是流向了龍頭企業。截至2014年8月末,中國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支持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客戶16戶,貸款總額13.43億元,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5戶,貸款總額7.65億元,省級龍頭企業11戶,貸款總額5.78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3.5萬戶,共計貸款12.88億元,平均每戶農戶所得貸款僅為3萬余元,貸款傾斜性顯而易見。

信用環境方面。從金融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縣域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縣域金融環境略顯不佳,存在著很大潛在信用風險。我國縣域集中著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較城市低,思想保守,他們不愿承擔債務,不愿承擔風險,同時也不愿接受新鮮事物。由于企業大多數由政府支持貸款,因此會出現逃貸款和賴貸款的現象,這樣也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負擔。四平市縣域地區,惡意違約法人客戶平均為37人,違約個人客戶平均為81人。這樣的現象甚至在國家公職人員當中也有存在,給信用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四平市政府、中國人民銀行四平市中心支行、銀監局、紀委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了清理國家公職人員在農村信用社自貸和擔保不良貸款統一行動,在這次行動中共清收不良貸款1343.1萬元,260戶,占不良總金額的14.2%。2013年末,四平市縣域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為24.27%,其中縣域金融機構的主力軍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率竟高達35.97%,遠遠高于國家平均水平1.8%。

不僅如此,企業和個人所發生的違背信用的情況屢屢發生,鑒于農村信用社創建率低,有些征信體制尚未完善,還有些新成立的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沒有正式與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建立征信系統,難免存在著不少的漏洞,這些“盲區”也為縣域金融機構帶來了風險。個別企業在不能及時還款時借著破產或者改制的時機,逃脫銀行債務。

另外對于縣域企業來說,他們大多資金少、底子薄。在尋找擔保公司方面就沒有了優勢,對于抵押評估過程中的繁雜手續和高昂的費用往往望而卻步,這也使縣域金融機構沒有了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在資本充足率方面,大多數縣域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為9%~10%,而《巴塞爾協議》中要求的資本充足率為8%,這樣低的資本充足率也為縣域金融機構帶來很多潛在的風險隱患。這樣的發展模式,使得縣域金融機構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方面有些力不從心。

金融需求方面。縣域經濟中的金融需求是指對存款貸款的需求、投資的需求與保險的需求等等。近年來,吉林省縣域經濟迅猛發展,這種快速發展勢必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與保障。如火如荼的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的需求量是在不斷增加的,主要集中在存貸款需求和中間業務需求方面。吉林省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家主要服務省內縣域經濟的金融機構,開展了“四個一”工程,即以一個小賣店、一名信息員、一臺POS機、一部電話為基礎建立助農金融服務點,全面方便快捷地為農村地區居民提供現代化的金融服務。

截至2012年年底,吉林省農村信用合作社實現了個人存款全國通存通兌,支付結算全省鄉鎮全面覆蓋。但是對于農戶的資金需求來說相對比較分散,存款需求與收入是成正比的。農村地區不比城市,對金融服務的多樣性并不是很感興趣,對投資類金融服務需求量較小,主要還是集中在存款服務上。在調查中我們發現,35%~40%的農戶選擇將錢存入農信社,40%的農戶將錢放在家中,只有少部分農戶才會到農信社尋求正規的存款需求受理。而對于農戶的貸款需求而言,農戶的貸款需求一般分為生產性貸款和生活性貸款。對于生產力有限的縣域地區來說,生產性貸款需求要少于生活性貸款需求。但是生活性貸款所需要的金融不大,因此農戶一般都會選擇到親戚朋友處進行民間借貸。而對于生產性貸款需求來說,由于金額比較大,縣域金融機構無法滿足農戶的需求,因此一般會選擇到正規的金融機構。但是有些生產是有季節性的,辦理貸款的手續相對繁雜或者流程較多,難免會出現延遲的情況,農戶錯過了生產的最佳時機,所以這些農戶的生產性貸款需求就會轉向民間金融組織,導致民間金融活動過于異常與頻繁,非法集資、高利貸等現象比較嚴重。加上縣域金融機構監管機制沒有那么的成熟,無法進行有效監管,這種情況的發生會擾亂農村金融秩序,使得金融對縣域經濟的支持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

另外,從貸款抵押物角度來說,大多數的貸款者擁有的是少量的房屋,設備和土地,國家政策規定,土地不能用作抵押,只能用房屋和設備作為抵押物,一旦發生不能還款的情況,只能收繳房屋和設備,而房屋是農民生活的基本保障,貸款的難度又一次加大了。

金融支持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對策及建議

積極推廣小額貸款,合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支持構建有競爭的縣域金融體系。據資料統計顯示,農村地區對資金的需求主要還是集中在生產物料方面。隨著農戶收入水平的增加,政府對“三農”政策的推廣和實施,農民對資金需求會逐步向農產品生產制造、畜牧業建設、農副產品規模擴大等等。因此服務于縣域經濟的金融機構要順應農民需求的不斷變化,滿足縣域經濟轉變的需求。我們可以選擇中國農業銀行、農信社、村鎮銀行與郵政儲蓄資源合理組合利用的方式,郵政儲蓄是較早深入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以吉林省為例,郵政儲蓄在鄉鎮設有網點,其吸收的存款占整個縣域金融存款的近十分之一,加上其時間久、方便快捷的服務,深得百姓的信任。由此我們可以借此契機整合農信社、村鎮銀行和郵政儲蓄的資源。

一是將郵政儲蓄改革成縣域金融機構,擴大縣域經濟發展所需資金的規模;二是將郵政儲蓄的資金并入農信社或者村鎮銀行當中,集中優勢經營;三是將郵政儲蓄改革成保險機構,將其作為農信社或者村鎮銀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資金需求的保障。另外,我們要建立有競爭的縣域金融體系,可以有限制的放寬縣域金融機構的入駐標準,不止局限在中國農業銀行,要多鼓勵其他國有商業銀行積極開展縣域金融業務,加強政策性銀行的縣域金融支持。在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過程中,多多給予政策上的扶持。更要聯合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的業務拓展,使得縣域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資金供應充足,還要有保障。

努力改善縣域金融的信用環境,積極開展縣域金融信用工程建設,加強監督。鑒于一些新興的縣域金融機構的征信體系還不完善,我們要加快縣域征信體系的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征信報告,建立征信檔案。“信用工程”建設要以鄉鎮為基礎,人民銀行縣級中心支行要發揮其“窗口指導”的作用,為完善縣域金融的信用環境,針對不同情況實行獎懲考核、對象明確等措施。為達到共贏的目的,可以選擇讓服務于縣域經濟的金融機構根據客戶信用程度的不同設立不同的貸款利率,這樣的優惠措施會得到信用良好的客戶的大力支持。對金融機構內部成立多個信貸小組,每隔一個階段,對各個信貸小組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對貸款發放透明、客戶信用度高的小組進行獎勵,對失信客戶進行終止貸款、及時追回、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措施。讓農戶提高認識、珍惜自己的信用記錄。

規范信用中介,降低貸款成本。縣域金融機構不只是在提供金融服務,還應在工作效率和對農戶幫助上多做文章。在新增業務、支農貸款方面多給予政策支持,比如,允許縣域金融機構優先開辦新業務,優先設立營業網點,降低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等。同時加大信用宣傳力度,營造信用氛圍,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增強信用意識。

發揮縣域金融的靈活性,做好金融需求服務。首先,建立一個層次鮮明、高效靈活運轉的縣域金融體系,能夠充分發揮縣域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和創新性。縣域金融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始終秉承以農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從營銷策略上入手,改進現有的信貸和融資模式,通過提供高品質的金融服務,發揮資源優勢,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尋求多渠道的融資方式。在順應縣域經濟發展的趨勢下,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做支農的堅強后盾。

其次,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主要支農的政策性銀行,除了在政策上對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發展機會的同時,還應在其業務范圍、法律制度等方面進調整,增加其在農村教育、農副產品加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畜牧業發展壯大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積極提供支持和幫助。國家開發銀行也應將業務范圍擴展至農村,對公路建設、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工程提供技術與資金的支持。

最后,政府、企業與金融部門要與司法部門聯合起來,嚴厲打擊虛假詐騙銀行貸款的行為,使縣域金融部門提供的每一份資金支持都實實在在用在縣域經濟的發展當中。

(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金融學院)

責編/豐家衛(實習)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縣域   經濟發展   支持   金融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