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社會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機構的多元化發展

【摘要】眼下我國的老齡化危機依然難以解除,而其中最為棘手的便是如何養老。我國傳統的“養兒防老”等觀念使得很多老人并不愿意去機構養老,但現實情況也不能滿足所有老人居家養老的愿望,因此我國只能走多元化的養老道路,這主要就是指養老機構的多元化。

【關鍵詞】老齡化 養老機構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TU246.2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社會老齡化現狀

首先,我國老齡化人口規模不斷增長。2010年在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經高達1.188億人,占我國人口總量的8.87%。在這一階段老年人口之所以迅速增長是因為在新中國第一個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口都邁入老年階段,而且計劃生育的成效顯現,我國人口總數下降,所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近幾年,我國的老齡化現象更為加劇,我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調查顯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高達2.12億,占我國總人口數的15.5%,這遠超聯合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0%的老齡化社會標準。

其次,我國老齡化程度逐步提高。衡量一個社會老齡化的程度有兩個指標,一是指老年人口的數量,即占社會人口的比重,也稱為老年系數;二是老年人的撫養狀況,即撫養比,具體來說是老年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重。伴隨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多,我國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不斷提升。盡管我國已經逐步落實二胎政策,但由于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兒童少年的撫養比并不會上升,而且可能持續呈現下降態勢,但老年人口的撫養比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上升,養老問題也便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問題。

最后,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0%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是衡量社會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而這一指標翻一倍的時間則是衡量一個國家老齡化的發展速度。在亞洲國家中,新加坡的老齡化速度最快,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從7%翻一番到14%只用了17年,之后韓國用了18年,日本用了26年,中國與日本老齡化速度相當,也大約為26年,朝鮮較慢,用了32年左右。從60歲以上的衡量標準來看,從10%上升到20%,韓國僅用20年,日本為28年,中國則需要25年便可達到,由此可見中國的老齡化發展速度雖然不是最快,但也屬于較快之列。

中國養老機構建設現狀

我國養老機構建設取得的成就。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我國意識到公辦養老機構已經難以應對全社會的養老問題,為此國家在2000年發布了《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提出要鼓勵社會各種力量參與到養老機構建設之中,意見還制定了養老機構的建設目標,在2005年要實現城市中每千名老人便有10張左右的養老服務床位,要在社區建立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家庭護理服務,在農村,要在90%以上的鄉鎮建立面向五保老人的社會福利機構。意見還提出要扶持社會力量投資養老機構建設。之后,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便發出了《關于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對個人承辦養老機構的稅賦進行減免和優惠。

這些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養老機構的發展。1989年,我國的養老機構床位數量為68萬多,到2004年增至250多萬張,2014年之后床位數又翻一番,為550多萬張;養老機構的收養人數也不斷增加,從1989年的44萬多人到2004年的178萬多人,到2014年第四季度這一數字增長為275萬多。我國每千名老人所擁有的床位占比也在不斷增加,1989年我國每千名老人(65歲以上)擁有的養老機構床位是10.5張,到2004年,這一數字增長為22.9張,2014年為26.3張,遠遠超出了規劃目標,而入住老人在全部老人中的占比也在不斷增加,從1989年的3.7%發展到2004年18.1%。

從1989年到2014年,我國養老機構的數量并沒有增加,甚至呈現下降趨勢,1989年為3萬9千多家,到2004年為3萬8千多家,到2014年下降到3萬4千多家,但實際上在養老機構的床位上大幅增加,且每千名老人所擁有的床位數量也有所增長。

我國當前養老機構建設存在的問題。首先,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明顯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且基礎設施差,生活水平不高。盡管我國的養老床位數量大幅增加,但面對快速增多的老年人口,這種增長顯得十分薄弱,而且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這種供需之間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劇。而且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水平參差不一,一些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差,不能夠滿足老年人養老的多樣化需求,加之許多養老機構設施簡陋,生活水平不高,因此整體上服務質量差,老年人并不愿意進入養老機構,這導致我國一方面養老床位不足,但另一方面一些養老結構卻很少有老人入住的現象。

其次,我國養老機構存在城鄉、區域差異。從民政部的統計資料來看,2004年,在養老機構數量上城鎮地區為8553個,而農村為26442個,農村養老機構數量是城市的3倍。在床位上,城市床位數為37萬多,農村為77萬多,農村床位數為城市兩倍之多。在入住的老年人口數量上,農村也多于城市,農村入住老年人口數量為57萬多,城市為27萬多。在區域上,根據2015年6月份的統計數據,我國江蘇、山東、四川三省的養老床位最多,分別為53萬張、52萬張、42.4萬張,占全國養老床位的27%左右,而西北五省的養老床位加起來不過28.5萬張。養老機構的建設需要財力支持,因此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也有關系,各地的人口規模、老齡化程度不同等因素也導致養老機構建設的地域差異。

最后,我國的養老機構籌資渠道狹窄,投資較少。一直以來,我國養老機構都被定性為屬于社會福利性機構,因此在經費來源上歸于國家財政。但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放緩,加之政府職能轉型的趨勢,國家在養老機構建設上難以再投入大量的財政,一些難以實現盈利的養老機構不得不削減開支或難以繼續運行,這必然帶來養老機構減少、設施陳舊等問題。

構建多元養老機構的建議

首先,政府應主導對社會養老機構進行改革。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模式單一,多為綜合性機構,對所有老人都進行接收,但這并不利于養老機構的自身管理,也不能夠根據老人的狀況提供專業服務,為此政府可以主導對養老機構進行分類改革。通過多元化分類建設,不同的老人便可進入對應的養老機構,享受專業化的服務,這能夠將養老資源最大化,避免浪費。在具體運作上,養老院可以與專業的醫療機構合作建設養老機構,這樣能夠依托醫療機構資源為老人提供專業護理服務,保證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的專業性。養老機構的分類和提供專業服務,必然要增加建設成本,為此政府也應該加大對養老機構的財政投入,并逐步開放這一領域,允許社會資本的進入,拓寬養老機構的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不僅可以在數量上增加養老機構,滿足社會的養老需求,而且還能夠促進這一市場的健康競爭,促使養老機構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

其次,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多樣化改革,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我國的公辦養老機構數量增多,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公辦機構也暴露出效率低下等問題,需要進行改革。如在運營方式上,在產權不變的情況下,公辦養老機構既可以繼續交由政府運營,也可以交由社會第三方管理,如企業和個人都可以承包經營,并自負虧盈,這必然會督促經營者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從而提升公辦養老機構的運營效率。在公辦養老機構的產權上也可以靈活改革,如可以通過拍賣或兼并的方式,讓公辦養老機構轉變為獨立法人,使之重新獲得市場活力,這對整個養老機構建設都有較大推動作用。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公辦養老機構顯然不能完全解決我國養老供給失衡的問題,因此必須拓寬養老機構供給渠道,可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推進民營養老機構的發展。我國民營養老機構發展時間短,由于缺乏財力支持,一般規模較小、基礎設施不完備、服務質量也不高,因此要發展民營養老機構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如在土地使用、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降低民營養老機構的運營成本,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使之實現盈利,這能使得民營養老機構獲得更多投資,且改善自身的服務質量來獲得市場青睞,形成民營養老機構市場的良性循環。

最后,要提高我國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目前我國養老機構一方面是供給不足,但另一方面卻是大量床位空置,造成這一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養老機構中人員素質不高,難以提供滿意的養老服務。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養老機構現狀,需要從提升機構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入手。一是要制定有關養老機構服務人員的法律法規,對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數量、各個崗位任職條件等做相應規定,使之在數量和質量上能達到最低標準。二是可以在社會上推行養老機構服務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需要經過一定的培訓,一些崗位的服務人員需要持證上崗。推廣這一制度能夠為養老機構篩選服務人員,提升這一行業的人員專業素質。三是需要對養老機構服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對服務人員進行一定培訓,雖然短期內這會增加養老機構運營成本,但長期來看,卻提升了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避免因專業知識不足而產生的失誤,基本的養老護理照顧工作也不需要依靠醫院完成,這反而是節約了相應的運營成本,也滿足了老年人的各種養老需求,吸引老年人進入養老機構養老,推動我國養老機構多元化發展。

(作者為河北行政學院副教授;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發展老年休閑經濟,提高休閑生活質量”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B15YJ094)

責編 /王坤娜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老齡化   養老   背景   機構   社會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