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廳廳長、黨組書記 李 暉
當前,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面臨以下困難和問題:
一是公共文化設施普遍滯后。以湖南省為例,雖然近年來全省文化投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是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的要求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資源仍然匱乏,全省122個縣市區,僅有一級公共圖書館22個、一級文化館32個(約占總數的20%),還有1.2萬個村級文化活動室“空白點”。其中,51個扶貧工作重點縣,僅有縣級博物館31個、一級公共圖書館8個、一級文化館11個、比較專業的文化館藝術表演劇場3個。
二是文化有效供給不足。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從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指標看,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大湘西地區,2014年城鄉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僅為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2015年湖南省純文化娛樂消費在農村居民人均消費中的占比僅2.81%,貧困地區則更低。
三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亟需健全。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嚴重投入不足,占公共財政預算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文化事業費為21.8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6%。基層公共文化隊伍數量不足,總體素質不高,鄉文化干部“在編不在崗、專干不專用”現象普遍存在。基層文化執法隊伍力量不足,存在執法經費保障不到位等問題。4900多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沒有在編人員、沒有專干,嚴重影響了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正常運轉。就湖南省的文化人才而言,總量偏少、結構失衡,領軍型復合型人才奇缺,越到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則更為突出。編劇、導演、作曲、舞美、經營管理等文化類專業人才嚴重不足,斷層現象突出。
四是文化遺產面臨保護與利用雙重壓力。貧困地區絕大多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資源十分富集的區域,但是由于貧困地區經濟條件比較落后,保護經費投入有限,加之受到多元文化和城鎮建設的擠壓,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嚴峻考驗。同時,由于在文化領域資本供給明顯薄弱,文化創意和設計、文化經營管理、專業藝術等人力資源嚴重匱乏,創新能力弱,導致依托當地特色文化資源開發的文化業態成長緩慢、貢獻率低,對推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影響面不大。
為此,我們建議:第一,像重視教育工作一樣抓貧困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縣級公共文化設施的提質建設,把縣級劇場(綜合性排練場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場館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做到文化全覆蓋。對于已納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市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項目,開工的要加快資金下達進度,還未開工的要盡快啟動實施。第二,提高貧困地區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補助標準。對國家級貧困縣免費開放補助資金,由現行的中央、地方分別按比例負擔改為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著力解決貧困地區資金壓力。第三,加大貧困地區人才培養。出臺引導文化創意和設計、文化經營管理、專業藝術等高端文化人才到基層服務的政策,幫助貧困地區培養一批文化人才。以定向招生、定向招考、定向培訓等形式,為邊遠貧困地區和基層引進培養一批藝術專業和經營管理人才。第四,推行文化執法重心下移的網格化管理。建立由基層派出所協警、綜治隊員、村(社區)工作者組成的農村文化市場協管員隊伍,協助對文化經營單位進行動態監管。文化市場執法權適度下放到基層鄉鎮政府,根據市場執法屬地管理的原則,由縣級文化行政部門委托基層鄉鎮政府對當地鄉鎮村開展文化市場監管。第五,對于貧困地區,把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和非遺項目保護專項資金擴大到省級項目,有力推動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責編/申唯佳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