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八項規定取得顯著成效,黨風政風得到極大改善。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機關黨風政風尤其是干部作風的改善,正在為社風民風的改善發揮著積極引領作用。人民論壇理論研究中心選取了地方以優良的黨風政風促進社風民風轉變的典型案例,以供借鑒和參考。
好官風促進好民風
官風與民風密切相連。在老百姓心目中,官員就應該是道德楷?;虻赖聵藯U;標桿的滑落往往會導致民風的下落,沒有清正的官德也很難有高尚的民德。從這個意義上講,正官德可謂是促民德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八項規定嚴格地持續地執行本身就是對民風建設的推動,為此,必須力戒雙重標準,以官風促民風,以官德帶民德。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到,改善民風是更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簡單套用改善官風的思維和手段,相比之于規定而言,民風更需要引領和培育。在發揮黨風政風引領作用、發揮領導干部帶頭示范作用的同時,必須更加注重激發廣大社會公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黑龍江方正:“誠信在你我”活動,培育良好民風
黑龍江方正縣委、縣政府堅持加強官德約束,規范黨員干部言行,從重點人、重點事、重點部門入手,在加強法律制約、制度約束、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同時,針對威信度、誠信度不高的現實,開展了“誠信在你我”活動,黨政一把手就承擔的工作,向社會公開承諾并嚴格踐諾,廣泛接受監督。政府官員帶頭大力轉變作風,各級領導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廠礦車間、施工現場研究對策、解決問題,用實際行動改變自身形象。在約束官德的同時,方正縣積極引領民德。實施以“五德十禮”為主要內容的“導德齊禮”工程,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和黨員干部政治品德建設,廣泛普及個人禮儀、校園禮儀、辦公禮儀、家庭禮儀等,培育良好民風,使全縣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不斷提高。社會上涌現出積極向助人為樂的社區居民趙淑華、十幾年如一日幫助貧困學生和殘疾人的醫生魏麗華等一大批典型模范事跡學習的熱潮。同時,方正縣志愿者隊伍也迅速壯大。截至當前,該縣在網上注冊志愿者達1.5萬多余人,涌現出了一批以945志愿者聯盟、321公益部落等為代表的志愿服務隊伍。
方正縣的成功實踐啟示我們,要想民風民德有根本的好轉,政風政德必須轉變在先,但從官德到民德,需要循序漸進的培育。對此,北京大學李成言教授認為,八項規定的經驗與做法,為治理民風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但治理黨風與治理民風,仍然存在很大區別,只有認清這種區別,才能拿出有效的方法,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與規矩。追根溯源,民風的形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幾千年的社會傳統習慣,被社會民眾傳承下來,其中的某些糟粕就為不良的民風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民風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民風具有社會性、廣泛性、民族風俗性、地域性、政治性等特性。這些特性告訴我們,它與黨風有很大的差異性,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引領民風過程中需要注意,群眾不是政黨,不是政治組織,其松散的社會聯系方式決定了其風氣的發展是漸進的、緩慢的過程,培育民風將是黨群關系的一個新的思路,同時,引導民風需要尊重民間文化傳統,注重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引領過程中,黨的政策要符合民主、法治的要求,要在尊重、激勵、促進上下功夫,不能搞“一刀切”,相反,要注重分類指導,鼓勵展示不同境界的民風,努力促進良好民風文化的形成。
浙江永康:“打霸拔釘”專項行動,凈化政治生態
浙江永康市一改常規大曬成績單的做法,反而“自曝家丑”,聚焦群眾最為關心的民生工程,以更務實的精神聚集作風建設。永康市針對群眾反映較為突出的個別村霸、地霸、路霸等侵害群眾利益,阻礙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的行為,開展“打霸拔釘”專項行動。市委書記親自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成員單位由紀委、政法委、公安、法院、檢察院等組成。行動組嚴格規范程序,集中力量破獲一批影響力較大的違法犯罪案件,查處相關案件96起,其中采取刑事強制措施89人、行政處罰47人,確保了一批省市重大項目工程的順利推進。“發展不能因個別人阻撓而停滯,地方黨政班子要擔當歷史責任,把風氣搞正,讓歪風邪氣沒有市場,經濟社會發展才有活力。”永康市委書記徐華水說到做到,在麗州南路延伸工程進度滯后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時,他親自在市政府全體會議上向全市人民鞠躬致歉,起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此外,永康市還圍繞社會治理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法律援助經驗;優化干部幫送服務。清朗的政治生態給百姓帶來了共享發展的福利和幸福感。2015年度,永康市連續9年被評為省“平安縣市”,實現“九連冠”。
永康市的經驗再次證明,各級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展現出的品格、態度與風采,最能夠感染和引領廣大民眾,最能夠積極推動社會道德風尚向好發展。而公眾對于領導干部的示范作用的高期待,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著民眾希望黨風政風能更正一些。
海南保亭:“三信三愛”活動凈化民風
海南保亭縣委大力推進“三信三愛”(即信黨信法信組織,愛村愛鄰愛親人)活動。9個鄉鎮根據各村小組的情況,選派村(社區)兩委干部、駐點片長、第一書記兼任第一組長,全面指導推動村黨小組的黨建工作。每名農村黨員至少聯系1至5名群眾,開展結對幫扶,構建起基層組織治理“樹型模式”,為開展“三信三愛”活動奠定基礎。此外,各村小組結合本村實際,敲定“美麗村民日、美麗村莊日、黨群議事日、村民學習日”的開展時間,定期組織村民廣泛深入開展村民互幫互助、村莊清潔衛生、村民集體商議村務、實用技術學習等活動。黨員在平時積極與群眾或聯系戶溝通交流,并在村小組活動場所或宣傳長廊定期公開反饋群眾意見和事項辦理情況。鄉鎮黨委認真抓好群眾評議工作,以村小組為單位開展以評選“美麗家庭”“優秀黨員”“誠信村民”“文明家庭”“愛心之家”等為內容的評比活動,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同時通過靈活有效的方式對不文明、不守信、制造鄰里糾紛、不服從管理的村民進行通報和曝光。活動開展以來,“人人爭做美麗村民,家家共創美麗村莊”的理念深入人心,村民參與農村基層治理的自覺性和熱情得到進一步增強,保護環境的法治意識逐步加強,愛護公共衛生的習慣逐漸養成,鄰里互幫互助、和諧共處的氛圍愈發濃厚。
保亭縣的經驗證明,轉變社風民風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細致化、具體化到可以落實到每一個人,即通過基層黨員、干部的優良作風和以身作則,由黨組織發動、帶動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村莊、社區等民間社團組織、街道、社區居民組織起來,自發啟動、商議、形成并最后制定出適合各自特點的諸如鄉規民約類的規則,實現每個社會的最小細胞成員都能夠做到自我約定、自我遵守、自我管理、自我監督。這樣不僅家庭幸福、鄰里和睦,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也安全、溫馨。只有這樣,人民素質才能夠隨國家發展而提升,繼而國家的軟實力也隨經濟社會發展而提升;基層的自治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高,從而夯實國家治理能力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礎。
重慶酉陽:規范公務接待,建立健康人際關系
重慶酉陽縣是少數民族地區,歷史積累中民眾形成了一種熱情好客的純樸民風??墒?,在近20年來,由于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這種熱情好客的純樸民風漸漸地被演變成了一種借機斂財、讓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怨聲載道”的社會“毒瘤”。酉陽縣領導在“兩會”、離退休老干部座談會上聽取了意見之后,帶隊對違規請客送禮、借機斂財等問題進行專題調研,修訂完善了《酉陽自治縣剎請客送禮風暫行規定》并嚴格執行,開展狠剎違規請客送禮歪風專項整治。從規范公務接待入手,全縣39個鄉鎮(街道)建起“廉政灶”,規定鄉鎮(街道)接待一律在食堂用餐。縣級部門的接待,對審批、標準、付款方式、報賬審核等程序進行了嚴格規范。同時,加強了明察暗訪、財務檢查、人民評議等,對高檔酒樓、豪華娛樂場所進行監督檢查,使以公款吃喝之名行奢靡享樂之實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通過集中整治、宣傳教育、制度規范、嚴肅查處等多個舉措,酉陽縣的風氣得以好轉,困擾了酉陽縣80多萬名黨員干部和群眾近20年的違規請客送禮、借機斂財之風得以有效肅清。此外,還通過宣傳教育、制度規范、嚴格查處等多方面建立起防范反彈的長效機制,鞏固整治成果,并利用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努力培育建立起新型、健康的人際關系,使鄉風民風走上了持續良性發展的軌道。
引領群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非一個規定就可以做到,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以及長期的堅持。酉陽縣的經驗啟示我們,轉變社風民風,不但需要從公務接待入手進行整治,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還必須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官風的整頓尚且不能一蹴而就,民風的形成更需要長期性和持續性。
為民服務,提升黨風促民風的親和力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喜得感就是推動黨風促民風的一條“捷徑”。黨風促民風,必須緊緊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條主線,緊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這個“關鍵閥”,既要正風肅紀、懲治腐敗、凈化政氣,又要為人民群眾辦好事、好辦事、解難事搭建平臺,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讓黨風促民風更有親和力。
江蘇泗洪:“三個公開”暢通群眾監督渠道
江蘇泗洪縣委、縣政府主動在辦公樓前設置了領導公務事項預報欄,將縣領導每日工作情況進行公示,還在行政事業單位全面推行公開身份、公開行蹤、公開承諾“三個公開”。同時,要求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和參加公務活動時必須佩戴胸牌,胸牌中內置了二維碼信息智能識別系統和RFID電子自動簽到系統,實現了公務人員身份公開化、身份識別智能化等功能,有效增強了干部自我約束意識,方便群眾監督。
泗洪縣的上述做法,進一步將陽光政務向前推進,提高了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暢通了群眾監督渠道,真正讓群眾樂于監督、敢于舉報,有力推動了機關轉變作風,提升了工作效能,在群眾中產生了較好的反響。
湖北恩施:實施“農民辦事不出村”信息化項目
湖北恩施州在轉變工作作風的過程中,曾一度出現機關人員工作態度好轉,但行政審批程序依然繁瑣,存在“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但是章沒少,事情還是難辦”的問題。對此,恩施州實施“農民辦事不出村”信息化項目,通過建立縣、鄉(鎮)、村(居委會)三級網絡一體化服務平臺,將行政審批服務的申報事項及辦理要求全部整合到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信息庫。農民辦理行政審批事項,除本人必須到場的外,只需在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按規定提交相應的材料,村受理員將材料審核后通過網絡傳給相應的鎮直單位和縣直部門辦理,鎮直單位和縣直部門辦理后,在網上反饋辦理結果,并且將應該頒發的相關證件郵寄給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或村民本人。
轉變工作作風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為民服務,恩施州遵循“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服務理念進行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積極探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科學配置行政審批和權力運行網絡,變行政審批“面對面” 為“鍵對鍵”,使對行政服務的監管從服務態度延伸到權力配置,解決了群眾抱怨的問題,密切了干群關系,也樹立了機關干部的良好形象。
制定公民認同的民風規則,形成黨和群眾的思想共識
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制定規范的、群眾認同的鄉規民約,有助于去除民俗陋習。其實,絕大多數的民眾,都不愿意參與那些沒有意義的、又不得不參加的所謂的“民俗活動”,因為他們的每月收入近一半要被作為“份子錢”、“關系費”,幾乎到了不堪重負的地步。在這種背景下,制定鄉規民約,規范民風,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民風是社會風氣的一部分,引領民風應在尋求黨和群眾的思想共識基礎上,形成價值共同體。
遼寧海城:村規民約成就文明鄉風
遼寧海城市二臺子村對以往的村規民約進行修訂,將修訂后的30條村規民約貼在村內主干道的宣傳欄上,村民稱之為“升級版”村規民約,因為內容較以前的版本更完善,也更接地氣。在制定新的村規民約的過程中,村兩委充分吸收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取消了讓村民們苦不堪言的滿月酒、升學宴、壽宴、開業宴、周年宴等“人情往來”的名目,受到了村民的廣泛歡迎。海城市中小鎮中小村制訂了涵蓋環境衛生管理、防火、護林等方面的環境衛生管理公約,在民意的壓力下,以往亂倒垃圾的服裝廠不得不遵守定時傾倒的規定,村干部調解矛盾也方便很多,中小村變得更加和諧。
“村規民約”作為村民自治管理公約和自律準則,對良好的村風民風起著極大的培育和滋養作用。傳統農村對村規民約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法律,村規民約對村民行為的規范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是征求村民意見而制定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農民自身的主體作用,故而有利于村民遵守,凈化農村風氣。
山東平原:家風家規樹立居民行為準則
山東平原縣開展“立家規、樹家風”為主題的創新項目,提高居民文明意識。“立家規、樹家風”活動,以兩個鄉鎮和一所學校為試點推進實施,主要通過播放宣傳片、舉辦知識講座、開展“百名干部、千名師生、萬名群眾”參與的“立家規、樹家風”、“百千萬”簽名活動,以及向全體機關干部、學校和社區、村莊發放倡議書,廣泛征集家規家訓格言和家教正文,共發放倡議書八千多份,征集家風家訓格言近萬條,家教征文1000多篇。活動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數萬名干部群眾自覺參與,有效地促進了村風民風和家風改善。
家規家訓指對子孫修身齊家、立身處世的教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著名的家規家訓如《弟子規》《顏氏家訓》《誠子書》等,更是大眾耳熟能詳。好的家訓家規,讓父母有了做事的標準,也給孩子做出表率,是留給后代無形的財產。農民進城,是城鎮化進程的一部分,生活條件的改善是一方面,素質水平的提高也至關重要。但相比之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言,素質的提升顯然并非易事。利用傳統的家規家訓促進農民素質的提升,是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舉措。平原縣通過好家風塑造家庭成員的品格和靈魂,進而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使整個社會的風氣更加清朗。
(執筆:趙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