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 于 青:
借著“一帶一路”東風,我們相聚在美麗海島鹿城。這個地方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變化,如今它更是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古老城市再一次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一帶一路”的戰略要旨不僅在于加強不同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更是要架起一座文化交流的大橋,讓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發揮更大的世界影響力。習總書記指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可以說,對于自己文化根本的認知正是我們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開始的地方。
三亞市政協主席 趙普選: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土壤就是充分發揮文化的活力,大力加強民間交往交流。博大精深的和文化,以和為貴,以和為美,以和為先,我們要深入發揮文化潛移默化的功能,引導民間力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培育更多像馬憲泉先生這樣的傳統文化帶頭人,依托現有成果和品牌,統籌現有項目資源,打造三亞新的文化交流品牌。扎實做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三亞打造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重鎮。
人民論壇雜志社總編輯 賈立政:
對于“一帶一路”這樣的跨地域、跨國度、跨文明的偉大戰略構想,要想走出去首先就是要跨越文明,必須進行文化的對接,這個時候文化就凸顯了極其重要的價值,這是“一帶一路”戰略決定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戰略,其中和文化同樣是最重要的,我們實現中國夢意味著要超越之前的那個守成大國,中國要重返世界的中心,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其發展理念和共同的價值觀。只有價值理念從思想文化上真正地超越,才能促成中國夢的實現。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主席、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長 嚴昭柱:
當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積極認同和支持。其中,加強和文化傳播,緊密結合“一帶一路”戰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應該成為我國推動“一帶一路”計劃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和文化是中國文明進步的一個規律體現,古絲綢之路本身就是文明進步規律的自覺實踐。和文化本身就是人民大眾的文化,絲綢之路通過和文化的傳播,實際上帶來了不同文明,或者說推動了整個文化交流,造就了文明融合融通、互學互鑒的熱潮。
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社長 陳偉光:
和文化的老祖宗是孔夫子,和文化后來就是儒家文化,是兩千多年來我們中國的主導文化。有學者說21世紀將是中華文化大放異彩的時機,相信和文化也將結出豐碩的成果。馬憲泉先生處在天涯海角,想的卻是怎么樣挽救世道人心這件大事;他是一個商人,想的卻是怎樣弘揚傳統和文化,這種境界令人感動。這幾年他做了很多事情,進學校、辦研究院、組建志愿者團隊、創作歌曲、出書、搞舞臺劇、辦論壇…… 我總結他三年來做過的事情,實際上就是一次升華,從理念到理論的升華,從倡導者到實踐者的升華,從江湖到廟堂的升華,是一個人人格的升華。
新華社海南分社社長 凌廣志:
在中國“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缺了什么?我們的資金在“走出去”,項目在“走出去”,人也在“走出去”,但我們的傳統文化沒有輻射出去、弘揚出去。因此,今天我們研討提倡“和合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我們討論“一帶一路”這一話題的時候,應該進一步重溫和明晰我們的絲路精神是什么,那就是和平、開放、合作、和諧,這些精神對于我們大家進一步認識和推進這一偉大戰略十分重要。我希望馬先生提出的“五和”可以促進“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五通”,即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人文相通。
三亞市政協黨組書記、市委常委、統戰部長 容麗萍:
三亞要想打造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流的精品旅游城市,要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有優秀的文化,這才是三亞之心、三亞之魂。因此,三亞的文化建設必須滿足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具有普遍性、先見性、世界性、民族性四大特征的世界性高度文化;二是扎根基層、扎根大眾、扎根生活的文化,為三亞市民服務的文化。傳承是文化的源泉,創新是文化的動力,從中國傳統的和文化,到張立文教授的“和合”哲學論,再到馬憲泉同志的“五和”文化,三亞市政協勇于嘗試、大膽探索、凝聚共識,為三亞打造國際精品旅游城市積極尋求一條文化的支撐,也為三亞的發展問計于民探索了一個新途徑。
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孫 蘇:
“和文化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召開是三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認真推進五大發展理念落地的有力舉措。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深入實施推動下,三亞正形成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與先鋒隊。而自三亞升格地級市以來,區位優勢更加突出,文化引領效果明顯,一定會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成功范例。三亞始終重視和文化在社會治理當中的作用,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作為城市發展的底線,大力弘揚和文化,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傳統文化滋養城市靈魂。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安憲:
有些國家講到中國威脅論,如果只是被動地說我們不給世界構成威脅,這樣的聲音是很難有說服力的,我們必須拿出具體行動來,宣講中國的故事,講出中國的話語。中國故事、中國話語需要我們自己制造一套詞匯,所以這些年來,張立文先生提出了“和實力”。而協和萬邦的思路、“一帶一路”的思路,恰恰提倡的是“和實力”。和文化的基本理念不是沖突、不是對立,而是多元并立,多元和處,以及多元和合,對并不是絕對的對,錯也不是絕對的錯。
責編/譚峰 王卓怡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