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總書記的講話,引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在京中央新聞單位干部職工和新聞院校學生們的的強烈反響。
習近平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娛樂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加針對性和時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中心、新媒體部馬燁認為,總書記在考察時,親自用新媒體的場景令人鼓舞,這也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媒體創新的必要性:“中國之聲的新聞媒體也在尋找這樣一種嘗試方式,怎么樣讓傳統媒體的力量和他們那個權威的信息和內容能夠表現出來,同時又怎么樣更貼近年輕人,我們也在做自己的嘗試。”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媒體部主任楊繼紅表示,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新媒體傳播效果,應該追求的方向:“成風華人、凝心聚力,澄清六五、明辨是非。在網絡環境中實現了輿論引導,最關鍵的我理解還是要講真實,做實事。我們有信心傳遞到黨的聲音,有信心善用新技術和新媒介,有效把黨的聲音推送到用戶的面前,傳遞到用戶的心里。”
新華社新華視點副主任陳芳認為,互聯網時代新聞媒體如何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構建輿論引導的新格局,是一道重要考題:“總書記一貫重視媒體創新,過去主流媒體的報道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現在在互聯網時代,也不能‘一個面孔走天下’,要適應讀者分眾化,差異化的特征。想法設法,優生優育。”
考察中習近平通過視頻連線中央電視臺北美分臺負責人,希望他們用好國際化傳播平臺,客觀真實、生動報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
習近平說:“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優化戰略布局,集中優勢資源,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民族節目中心主任趙連軍在工作中深有體會,他說過去大量旅居海外的少數民族同胞很難收聽到母語廣播節目,在民族語言廣播對外廣播工程啟動后,這種情況大為改觀:“我們從2014年開始,民族語言廣播開始了走出去的工作。到現在為止,我們的藏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三種民族語言,在"一帶一路"周邊的4個國家,5個城市落地部署,這廣告節目給我們旅居海外的少數民族同胞帶去了祖國發展的變化客觀的信息,帶去了祖國和人民對他們的關心也給他們帶去了慢慢的正能量。”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史一航今年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他特別關注總書記提出的連接中外和溝通世界。他說:“連接中外和溝通世界,這八個字對我的啟發很大。就是我們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或者我們從事新聞專業的學習,更多的是要用一種互動的、溝通的、多元的一種交互的思維來與世界溝通。”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研二的學生劉若宣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關于新媒體發展的內容,使她倍受鼓舞:“我個人非常喜歡新媒體,我也希望可以把一些創新的思想,應用到新媒體當中去,希望今年下半年畢業之后,可以有機會找到這樣的媒體去就是把我一些創新的思想能夠應用到新媒體當中吧。”
國際新聞專業的金祥宇認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也十分重要:“其實我自己也是學國際新聞專業出身的,我覺得習總書記提到了一點說,要加強中國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是非常至關重要的。中國的媒體將來要在國際熱點的事件上,積極發聲,傳達中國的主流民意,來講好中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