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臨哪些困難與挑戰,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政策和市場將有哪些變遷,企業在大變革中應該如何重新定位和實現轉型升級?在日前結束的“經濟轉型高峰論壇:新時期、新定位”論壇上,與會嘉賓各抒己見。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吳敬璉指出:“針對過去政府這只手伸得太長這種不好的情況,我們應該對政府應起的作用做出界定,政府的作用是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和提供一些防止市場失靈的公共產品。”
界定政府這只手
“正因為政府對于市場有過多干預,甚至直接介入微觀經濟活動,致使中國市場體系存在五大缺陷。”吳敬璉所說的五大缺陷包括市場缺乏統一性,對于不同市場主體的歧視性待遇,失去競爭性,市場無序狀態以及市場發育的不平衡性。
近年來,中國經濟學界一直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爭論,那就是原來的市場化改革方向是不是錯的?是不是應該加強政府對于經濟、對于社會的管控?在資源配置中到底應該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由政府起決定性作用?
事實上,在很多地方的一些行業、一些領域中,政府變得越來越強勢,甚至成為主導的力量,這樣就壓制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由此直接派生出兩大問題,即一方面經濟發展方式轉型轉不過來,另一方面是權力干預經濟生活造成尋租的制度基礎變得越來越大。
在吳敬璉看來:“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沒有讓市場去發揮決定作用,經濟體制改革是改革的重點。針對過去政府這只手伸得太長這種不好的情況,對于政府應起到的作用應做出界定。”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有兩點至關重要:一是經濟體制改革是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二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從而現代市場經濟才有可能有效地運轉。”吳敬璉強調,“體系一旦建成,企業必須下定決心提高核心競爭力,方能保障改革成功。”
企業需正確定位
正確的定位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方法,符合當前社會迫切需要。特勞特戰略定位咨詢公司中國區合伙人兼總經理鄧德隆在談及“定位與經濟轉型升級”時指出,企業應從定位出發,圍繞這一思路改革創新、發展科技、提升運營效益、優化運營成本。中國在從投資型驅動向效率增長型轉變的過程中,應當強化定位,向“品牌社會”轉移。企業需要著眼于建立消費者心中的品牌,這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
被譽為“定位之父”的杰克·特勞特用美國企業相似的經歷和其培育了40多年的定位理論為處于十字路口的中國企業指出方向。他提出“中國經濟如何保持快速增長”這一命題,指出中國社會經濟基礎已從制造業向市場方向轉變,從而必須選擇全新的發展道路。
杰克·特勞特還為中國旅游業的“定位”支招,“現代化古國”是他為中國量身打造的定位詞匯。他說,“同質化時代的營銷核心是‘定位’,即如何讓企業、讓產品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認知。”
“客戶心智”是未來企業最需爭奪的一塊寶地。特勞特以多個國家、品牌的定位策略為例,指出定位的重點是找出特征和建立差異化,并通過廣告等手段,借助創新和營銷工具,為差異化帶來信任度和支持度,并將其傳播出去。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戰略學教授張維炯則指出,中國制造業品牌已有很多享譽全球,但由于秉承了中國傳統“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因此有許多并不為大家所熟悉。張維炯進一步分析,中國企業在消費品領域的品牌打造仍需進步,在政策鼓勵和市場發展下,民營企業將大有可為。“定位”理論適用范圍極廣,無論是企業的市場營銷、生產管理,還是為人處事的角色與風格,都可以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