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革命,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劇烈突變狀態,“就是用暴力打碎陳舊的政治上層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產關系發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時機就要瓦解的上層建筑”,因而它總是能發揮“歷史的火車頭”作用,在“人類社會歷史中最有生氣、最重要、最本質、最具有決定性的關頭”,解放被陳舊社會制度束縛的生產力,使新的社會因素和社會形態脫穎而出。
革命,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劇烈突變狀態,“就是用暴力打碎陳舊的政治上層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產關系發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時機就要瓦解的上層建筑”,因而它總是能發揮“歷史的火車頭”作用,在“人類社會歷史中最有生氣、最重要、最本質、最具有決定性的關頭”,解放被陳舊社會制度束縛的生產力,使新的社會因素和社會形態脫穎而出。
不過,如果以“虛無”的眼光來看,革命脫離了社會發展正常軌道,革命是要不得的;太平天國、辛亥革命和他們的領導者洪秀全、孫中山破壞了社會生產力,而慈禧、袁世凱等卻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改革者。
這樣的看法恐怕還不如一度擁護清政府改革的梁啟超看得明白:清末改革“十年以來,形式上之變法亦多端矣,而變一法則多辟一舞弊之竇,增一官則多開一奔競之門。……蓋朝野上下,殆不復知有國家,知有職務,所知者惟私人利祿而已,以如此之人心風俗,無論若何良法美意,一經其手,便成弊原,變法云云,立憲云云,徒以供彼輩藏垢納污之用耳”。而后來的事實也證明,沒有辛亥革命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朝統治,沒有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可能造就實現進一步變革的基礎,造就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現實前提。
從這樣的角度看,客觀分析中國近代歷史上改革的作用,探討中國近代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可以進一步深化對當前改革前提條件、現實基礎的理解,堅定改革的前行方向。相應地,對那些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前赴后繼、赴湯蹈火的志士仁人,我們會更加崇敬;對這段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發展的革命斗爭歷史,我們會更加珍視,因為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如果否定了這段歷史,當今中國的一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還會清楚嗎?歷史研究者應當深長思之。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