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全面深化改革不偏離航道,既需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離不開政府全面正確地履行職能。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重大理論觀點一公布便引起外界熱議。筆者注意到,目前對這一觀點的解讀中,存在不夠全面準確的傾向:只突出前半句關于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內容,忽略后半句“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容易讓人們錯誤地認為,在今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內,政府作用將被削弱,甚至“可有可無”。這種認識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對深化改革是有害的。
改革開放以來,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相關探索不斷深入,認識逐步深化,建立市場運行機制已邁出實質步伐。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行政部門不斷擴權,行政審批事項過濫,對微觀經濟直接干預過多等,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市場成長空間,導致信號失真、資源錯配和效率不高,并造成政府該管的事沒有管好。為此,黨的十八大一年來,政府加快自身職能轉變步伐,其目的就是要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激發市場創新活力。
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是市場機制不可替代的。正如全會《決定》指出的: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要讓全面深化改革不偏離正確航道,既需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離不開強有力政府作后盾。兩者之間是矛盾統一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全靠市場自發調節會導致市場失靈,需通過宏觀調控這只政府“看得見的手”進行糾偏補充。現在關鍵問題是,政府須加快職能轉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優化組織結構等,從而更加“全面正確地履行”自身職能,并讓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
其一,建立政府審批項目科學評價體系,把政府伸向市場的手“控制好”。對現行各級政府的行政審批項目,要進行全面清理,澄清底數,列出詳細清單,將市場能調節的徹底交給市場。同時,制訂取消時間表,向全社會公示,并接受監督。
其二,建立科學的價格管理體系,把干預市場資源和商品定價的手“管制好”。各級政府按照《決定》要求,發揮政府價格調節功能,對現有政府定價范圍和產品全面評估,搞好進口產品價格調控。對石油、煙草等壟斷行業產品定價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減少政府直接干預。同時,一些必須由政府參與定價的,也要提高定價的科學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其三,建立科學政績考評體系,把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意識“清除好”。成果考核不再以GDP為唯一目標,而是要在評價體系中引入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考核指標,并建立由專家學者、企業、民眾各層次共同參與考評的組織體系,確保考核客觀公正,徹底扭轉各級政府盲目政績觀。
其四,完善各類社會調控體系,把熨平市場波動的手“發揮好”。針對市場自身的薄弱環節,出臺價格監管、生產競爭規則、生產安全等系列監管機制,規范市場主體運行,打擊壟斷和人為操縱市場行為。加大食品、藥品等安全生產監管,為民眾提供安全放心、健康的社會生活環境。制定靈活貨幣財稅金融政策,增強調控的前瞻性和及時性;健全財政轉移支付機制,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建立政府權力約束機制,遏制公權力腐敗行為,縮小社會收入差距,讓全體民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其五,建立精簡高效干部隊伍,把參與宏觀調控的成本“壓縮好”。目前,政府公務員隊伍數量和機構過于龐大,且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人浮于事、相互推諉現象突出。在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職能配置的基礎上,建立工作評估體系和淘汰退出機制,嚴格績效管理,打破公務員“鐵飯碗”,激發工作熱情和創造性,為市場經濟運行提供高效快捷服務,進一步發揮政府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