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農村信息化是改造傳統農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加快培養新型農民、切實提高國民信息素質的迫切要求。文章根據湖南省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現狀,提出農村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新思路,并提出通過加強投入、進行資源整合、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等策略完善湖南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的建設。
【關鍵詞】農村農業信息化 服務 新思路 湖南
近十年來,中央1號文件都提到農村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2013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特別強調“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啟動金農工程二期,推動國家農村信息化試點省建設”。各地區信息化繼續以較快速度發展,每年的發展指數持續增長。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信息化發展總指數為0.732,比上年增長11.51%。
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現狀
湖南是農業大省,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村新型工業化都迫切需要信息化支撐。2011年3月,科技部、中組部、工信部三部門同意湖南省開展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建設試點工作。2012年,《湖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湖南省要全面推進包括信息化在內的“四化兩型”建設,要努力打造包括“數字湖南”在內的“四個湖南”名片。信息化始終是湖南實現富民強省、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要全面推進農村農業信息化建設并發揮示范作用。
根據湖南不同區域和不同社會經濟條件,筆者選取了洞庭湖示范區和湘西示范區,采取非結構式訪談法,就湖南省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其現狀如下:
“12396”熱線的建設處于初步階段。經過與電信部門積極協調,湖南在2008年內,成功在全省14個市州開通了“12396”熱線,并解決了多個電信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以及長株潭通信一體化升級改造的問題。目前,全省所有移動、聯通、電信、鐵通、網通用戶均可以撥打12396。全省電話均按市話收費,并取消了電話區間費。雖然12396已全面開通,但是各縣12396撥打次數目前約為100~200次/年,并且只有當農民需要辨別產品真偽或農忙時才會想到12396。同時,在傳統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下,個體農民對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較底,大多數是專業合作組織為了找銷路,獲得更多收益,才會想到利用“12396”。這些都表明在湖南省的農村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服務熱線雖然不斷地普及,但它的利用率還有待提高。
服務宣傳力度不足。農村農業信息化對于農戶而言,需要政府做大量的宣傳。自2011年懷化和常德成為示范市以來,試點縣的宣傳意識不斷加大。調研過程中,沿途看到很多宣傳標語:如“信息支農,信息富農”、“常德農信通,種養都輕松”等。在一定程度上,這為農民提供了了解農業信息化的渠道。但是,調查發現,真正知道并了解這個電話的農民人數并不多,很多知道的人也會誤把這些宣傳當作生活信息而不加以重視。
農業信息服務人才不足。發展農業信息服務業,要有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農業信息服務人才。當前,由于針對信息化的教育和培訓不足,湖南省從事農業信息服務人才總量還不夠,從事農業信息服務的人才比較缺乏,現有人才結構不夠合理,整體素質不高。這種現狀在鄉(鎮)、村表現得尤為突出,難以適應農業信息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服務評估制度不完善。在湖南省有些縣已經開始重視農業信息化的考核工作,對于信息化服務已設立了相應的考核評估方案,明確了上報制度。對信息員進行單獨考核,如某調研縣設信息員若干名,每年進行一次評估,先由信息中心提報,再由縣農辦審核,對先進個人、單位進行獎勵,根據信息員報送質量和數量的多少,每年進行信息員考核,并聯合電信企業贈發電話充值卡。但是,90%以上的縣還沒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服務體系,也沒有完善的評估體系來進行監督。顯然,目前農村農業信息化績效持續完整的評估制度還沒統一。
建設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的新思路
“一體化”的服務模式。農村信息化服務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模式。可以在鄉、鎮形成“一辦五中心”模式,將計生、財政、綜治、規劃、農技、農機、安監、經管、統計等近十個部門、站所綜合在一起辦公,使之成為集黨政辦公室、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綜治安全維穩中心、農村社會事業服務中心和農業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服務中心于一體的“一辦五中心”,采取政務公開,集中辦公。
多級聯動的服務體系。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農村信息服務應采取“五位一體”的服務體系:省一級建信息服務平臺,市里設信息服務中心,縣設信息服務站,鄉鎮設綜合信息服務站,村設信息服務室,形成以科技部門為主導,多部門協作,省、市、縣、鄉、村多級聯動的農村科技綜合信息服務體系。農戶可以通過這個體系了解產品信息。當農戶撥打電話時,由信息員及時解答;若無法直接解答,縣里可派出專家團隊進行服務,農戶根據個人需要,通過電話連線進行咨詢。
產業化的服務方式。新的服務思路要求有新的服務方式。農村信息服務可采取“龍頭企業+信息中心”的服務方式。縣鄉可建立信息服務中心。當農民有信息需求時,只要進入中心,就可以了解到所有信息,如生產、銷售、市場等相關信息。服務中心可由龍頭企業牽頭建立,多家企業聯合,以物聯網的形式,通過信息網,共同對農戶進行服務。
完善建設農村農業信息化的對策
加強投入。政府作為農村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主體,更要加大對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主要包括農業信息系統的硬件建設、農業科技信息數據庫和多種信息產品的研制開發,提高農業信息處理和應用水平。但是單獨靠政府完成這個大工程難度很大,所以,需要有一部分第三方機構參與信息化工程的市場運作。政府可以利用項目資金,招商引資等方式,進行信息化行業建設。同時,要明確政府和第三方機構的核心,設定明確的指標任務作為量化指標。若縣一級的投入作為存量,那么增量可以從縣財政里設信息化專項經費。同時,也應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給不同級別的企業設定進入的“門檻”,通過招標的方式,選擇企業,制定目標,這樣前期投入會越來越少,而收益會越來越多。
進行資源整合。農村農業信息化的資源整合,從軟件方面來看,是指信息的整合,從硬件方面來看,是指基礎設施的整合。一方面,信息的整合可以通過各部門各自提供信息資源,并簽訂資源共享協議,從各涉農部門單位的網絡服務器上獲取相關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實現信息內容和網絡資源共享。除這些之外,還包括項目整合和人力資源的整合。另一方面,農業信息基礎設施的整合是指通過統籌該地區的網絡環境和不同系統、不同部門建成的信息場所與設施,為信息資源共享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傳輸通道和接收終端,實現資源與網絡設施的對接。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農村信息服務屬于公共事業服務范疇,理應由政府來主導建設,因此政府應該在示范省建設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現在政府信息辦負責政府網站,政府信息辦應協同政務中心,作為信息技術平臺,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資源,通過網站的完善,提高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為農戶提供更多農村農業信息咨詢的渠道。另外政府可根據各地設置的機構情況,在各行政區域內成立由主管領導為組長,由相關業務部門、科研院所、骨干企業及下一級分管領導為成員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本地區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計劃、組織、協調、實施、檢查、考核和評估工作。
形成多元化的服務主體。農村農業信息化是加快培養新型農民、切實提高國民信息素質的迫切要求。為了加快農村農業信息化,需形成多元化的服務主體,結合農村科技合作組織、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科技特派員、鄉鄉有網站工程等服務模式開展對接服務。在前期服務基礎上,探索出一套多模式整合服務的機制。
提高農民素質。在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中,農民作為最大的受眾,直接影響到信息化服務水平的高低。因此,政府及各級部門應該以提高農戶參與農業信息化的積極性為目標,采取各種有力措施著重培養農民的信息意識,促進農村農業信息化高效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農民對農業信息的需求,讓農民自覺注重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并加強對農民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加大互聯網應用技術培訓的力度,教育農民使用和掌握檢索網絡信息資源的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農民的信息獲取能力。
建立完善的目標管理考核體系。農業信息化服務不僅需要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精通信息技術的技能型人才,還需要這些人才能夠形成一支具有創新能力、貼近基層、了解農業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所以,健全的服務人才隊伍必須要實施良好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目標管理考核體系,來引導信息化服務人員。目標管理考核體系應規范服務人員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等內容,并針對各項服務提出相應的獎罰措施,以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內容,使農戶、專業大戶、企業等能夠更好更多地接受到信息服務。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責編/豐家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