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權所奉行的右傾路線有整個日本社會右傾化加重的背景,反過來又進一步加重日本社會的右傾化。這種互動最終將把日本引向何方?
日本第二十三屆參議院選舉結果日前揭曉。日本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在本屆參議院選舉中獲勝,結束了在野黨控制參議院的國會對立結構,日本政黨政治又現執政黨獨大的“1955年體制”特征。
選舉過后,手握更多政治資源的安倍政權,將帶領日本走向何處,成為世人關注的問題。美國《紐約時報》、“德國之聲”、英國《金融時報》、俄羅斯《獨立報》、韓國《朝鮮日報》等多家媒體,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日本未來走向的擔憂。
“安倍晉三不應把選舉結果看成對其右翼外交政策觀點的支持。”
“安倍會否繼續奉行民族主義路線,將如何推進日本經濟復蘇,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問號。”
“安倍的意識形態根源使一些人感到不安,在獲得更強大民意授權之后,他將放手推進民族主義議程。”
“安倍當政后自民黨的方針更加保守,民族主義傾向更強。”
“‘安倍修憲’很可能加劇亞洲鄰國對日本原本就存有的戒心和不信任。”
……
種種擔憂均有現實參照。安倍晉三去年底上臺以來,日本一直沒有停止給地區安全穩定制造麻煩:在領土問題上罔顧公理,錯誤言行頻頻出現;拒絕端正歷史認知,在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自我放縱;積極推動修憲,希望終止戰后體制,取消對日本自衛隊的限制。安倍政權所奉行的右傾路線有整個日本社會右傾化加重的背景,反過來又進一步加重日本社會的右傾化。這種互動最終將把日本引向何方?亞洲乃至世界和平穩定面對新的不確定性因素。
從去年眾議院選舉到近日參議院選舉,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再度“崛起”,是在民主黨分裂、地方黨團勢力等第三極崛起的背景下發生的政治事件,反映的是日本政黨政治結構的裂變。安倍晉三擔任日本首相以來,大規模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刺激日元貶值,借此提振日本經濟,從而積累了一定民意支持率。但是,日本面臨的經濟難題遠未真正解決。龐大的政府債務、社會保障成本飆升等問題亟待解決,量化寬松造成的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等副作用也逐漸顯現。如此形勢之下,更多日本民眾希望安倍晉三把自己的政治資本用于兌現經濟承諾。
安倍對日本內外環境的變化缺少清醒認識,將全面追求以修憲、重新武裝和對外擴張為表現的戰后體制變更當成靈丹妙藥。“日本是傳統上就不善于制定國家戰略的國家,現在仍然如此。”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多年前寫下的這句話,今天依然適用。
本屆參議院選舉之后,安倍政權可能迎來較長的執政時間。能否改變一味靠耍小聰明、玩把戲、搞平衡術處理對外關系的套路,能否著眼大局、把握方向、制定順應時代潮流的戰略,能否正視歷史和現實、以實際行動妥善處理好敏感問題,不僅決定世界眼中的日本形象,也將決定日本未來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