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是北京市人口最多、商業高度發達、涉外因素密集的城區,朝陽區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奧運村人民法庭每年審理涉外案件近500件,成為世界了解法治中國的一個窗口。盛夏時分,我們走進奧運村人民法庭探訪法官劉黎和她的團隊承辦涉外案件的故事。
在涉外法庭旁聽席的27張椅子上,設有能接聽3種語言的聲道選擇插孔,便于外國人旁聽案件。“審理涉外案件,語言是第一難關。”奧運村法庭副庭長劉黎向我們介紹,為了方便外籍當事人和旁聽席上的外國人,法庭提供免費翻譯服務,翻譯人員由各國駐華大使館或法律援助中心派遣。“國家司法主權原則要求法庭審理和正式談話使用中文,但平時的交流,如打電話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等,以英語居多,因此要求法官們具備良好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劉黎說。
外國法律的適用問題,是劉黎和她的團隊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在奧運村法庭審理的涉外案件中,大量為涉外離婚案件。根據法律規定,一旦涉及當事人婚姻締結是否有效的問題時,需要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來判定,劉黎說:“一般情形下,外國法律由當事人提供,但我們要盡審查的義務。如果當事人無法提供,我們就得自己去查找國外成文法律或是判例,這是審理涉外案件最困難的地方之一。”
2013年2月3日,備受社會關注的“瘋狂英語”李陽家暴案,在劉黎的法槌下一錘定音。在案件審理前,一些國外媒體擔憂中國法院能否給出公正判決,但宣判后,李陽的美籍妻子KIM坦言,判決的公正讓她感受到中國司法的“陽光”。
劉黎說,很多外籍當事人在中國打官司,總會有各種顧慮,怕中國司法不公,無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但當法官作出判決后,他們會發現之前的擔憂是多余的,案件的判決結果讓他們對中國的司法充滿信心。“越是這樣,我們越不能放松,我們要努力使每一起案件都體現公平和正義,讓世界看到中國司法不斷取得的進步。”劉黎說。
“劉黎姐還經常跟外籍當事人聊時下蔬菜多少錢一斤、哪種水果好吃這類生活話題。這些老外都豎大拇指,稱贊中國的法官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和自己國家高居法臺、神情威嚴的法官完全不同。”奧運村法庭助理審判員歐陽華說,“劉黎姐告訴我,與當事人保持距離并不等于保持冷漠。法官和當事人都是為了解決糾紛,只不過扮演不同角色罷了。我想,這應該就是中國法官的特色吧。”
6年來,在三尺法臺之上,劉黎共審理民事案件2000余件,涉案當事人7000余名,沒有一例信訪,沒有一例投訴。“千千萬萬個案子中的一件出了問題,對法官來說,只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問題,而對于當事人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傷害。”劉黎說,法官辦案要真正使當事人從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奧運村的法官們希望通過自己的點滴努力,向世界展示法治中國的面貌。